中歐關係

12/7 蕭茲:多極時代來臨,民主國家要和威權國家對話和合作

12/7 蕭茲:多極時代來臨,民主國家要和威權國家對話和合作

今天本來要來更新中國抗議後續,

但我昨天收到消息,

中國今天(12/7)很有可能會公布新一波解封辦法,

那我們就再多等一天,靜觀其變,

看看習大大要怎麼為自己的清零找退場理由。




今天我們要來解析一篇文章。

這篇文章的撰文者我們很熟悉,

就是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

一直以來我們都在觀察德國的態度,

包含對俄羅斯的態度,以及對中國的態度,

而這一次,蕭茲自己把態度都寫出來了。

德國是歐盟最重要的國家之一,

它怎麼看中國,會深深影響著其他歐盟國家。

接下來就讓我們仔仔細細地閱讀這篇文章,

探究這位總理,要帶領德國走向何方。




多極時代降臨

歐洲須活得獨立自主

德國總理蕭茲最近投稿一篇超級長文,

刊在最新一期美國雜誌《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 Magazine)上。

這是對於美國外交政策最具影響力的刊物之一,

蕭茲選擇在這份雜誌上投稿,

代表他這一大段話是在跟英語系的國家喊話。

文章標題是什麼呢?

《全球轉折點:多極時代如何避免新冷戰》

是的,冷戰一詞被搬到檯面上了,

而且還被當成主角,

你就知道這篇文章主要在講兩權相爭的故事。

那這裡是寫哪兩權呢?

前半段寫的是俄烏戰爭造成的國際局勢變化,

後半段則著重於中國的崛起;

也就是說,

在蕭茲心中,

中美關係如果弄不好,

恐怕就會是新冷戰。




蕭茲開頭就說,世界正在經歷一個轉折點,

俄烏戰爭只是導火線,

但真正的原因是因為全球格局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新的力量已經出現了(或重新出現),

其中就包括一個強大且自信的中國

蕭茲認為,世界已經脫離美國獨大的格局,

而是進入一個新的「多極時代」,

不同的國家和政府模式爭奪權力和影響力。




這裡指的政府模式,我個人會解讀為民主和威權。

現在的世界格局我們都知道,

不外乎是美國、歐盟等民主國家站一邊,

俄羅斯、中國、北韓、伊朗等國家站一邊,

基本上就是以「政治模式」所劃分的。




而蕭茲說,

這個轉折點已經超越了戰爭,

更核心的問題是:

歐洲人和歐盟要如何在日益多極的世界中作為獨立的參與者生存下來。




這句話非常重要,

意味著蕭茲認為,

歐洲(或歐盟)不是美國的附庸,

也不是俄羅斯或中國的馬前卒,

歐洲在做外交決策時,核心價值就是「獨立自主」,

不僅要生存,還要獨立自主地活著。




中國成為全球玩家

但德國不會孤立中國

蕭茲花了大半篇幅在罵普丁,

說普丁讓帝國主義死灰復燃,

用 20 世紀最殘忍的軍事手段,

給烏克蘭帶來難以言喻的苦難,

而德國將不會讓普丁為所欲為;

德國不僅要持續供應烏克蘭武器,

還要大力推動西巴爾幹六國加入歐盟,氣死普丁。




然而到了大概三分之二的篇幅,

章節標題來到「中國」。

這段開頭就寫:

俄羅斯的侵略戰爭可能引發了轉折點,但結構性轉變的影響更為深遠。冷戰的結束並不像某些人預測的那樣,意味著『歷史的終結』。但歷史也不會重演。許多人認為,我們正處於國際秩序中兩極化新時代的曙光。他們認為新的冷戰即將來臨,美國和中國將成為對手。




霸特!

蕭茲不這麼認為。

他認為現在不是冷戰時期那種「兩極對抗」

講得好像只有美國和中國的事;

蕭茲覺得,現在是很多國家各自比畫的「多極時代」

而在這個多極時代中,

中國的確成為了一個全球玩家,

只是這個玩家有點霸道,也有點自我封閉。


「中國的崛起​​並不能成為北京孤立或限制合作的理由。但與此同時,中國日益增長的實力並不能證明其在亞洲及其他地區的霸權地位。」

「德國將與其他歐洲夥伴合作,繼續要求為歐洲和中國公司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中國在這方面做得太少,明顯走上了封閉、背離開放的道路。」


以上是蕭茲展現出對中國崛起的態度。

他認為德國和中國要在一些地方展開合作,

但是中國得想辦法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

走向開放,而不是越來越孤立,

並停止在亞洲地區展現霸權態度。

蕭茲也提到了台灣:

「我去北京時,我還表達了對南海和台灣海峽日益不安全的擔憂,以及中國在人權和個人自由方面的立場。尊重基本權利和自由永遠不會只是一個國家的內政,因為聯合國所有成員國都致力於維護這些權利和自由。」




是的,台灣海峽只有簡單帶過,

反倒人權被給予更多篇幅。

我覺得蕭茲這句講得很好:

「尊重基本權利和自由永遠不會是一個國家的內政。」

直接打臉中國外交部一貫的說法。




蕭茲:民主勝過威權

但彼此需用對話和合作來解

把焦點從中國身上拿遠一點,

蕭茲說,德國將會展開更多與非洲、亞洲、加勒比地區和拉丁美洲的夥伴關係

而當中有很多國家都是民主國家,這樣很讚。

但他又特別強調,

提「民主國家」不是為了要製造民主國家和威權國家的對立,

(你看我剛剛說的民主和威權分類出現了!)

而是因為民主可以幫助我們在多極時代裡找到共同的目標




蕭茲還特別拿 COVID-19 防疫成果來舉例。

他說,一開始大家都覺得威權國家比較會危機管理,

因為他們比較可以快速地做出一些「困難」的決定,

但你知道嗎?最有效的疫苗都是民主國家開發的唷。^.<

蕭茲還說,

民主國家與威權國家最不一樣的地方,

就是他們有自我修正的能力,

因為公民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意見,

並選擇自己想要的政治領袖。


「在我們的社會中不斷發生的辯論和質疑、議會和自由媒體有時可能會讓人筋疲力盡,但這正是使我們的系統從長遠來看更具彈性的原因。」



蕭茲在文章的最後還說:


「在多極世界中,對話與合作也必須在民主舒適區之外進行。」




這句話幾乎就是通篇文章對中國態度的總結。

就我看來,

雖然蕭茲認為民主勝過威權,

但他仍覺得面對威權國家 aka 中國,

要用「對話」和「合作」來取代「對抗」。

他希望世界各國以務實、不帶意識形態盲點的方式,

促進和平、繁榮和公民自由。

對他而言,這就是轉折點的最終意義所在。




後記:你的感想是什麼?

昨天我在讀蕭茲的文章時,

在前半段講二戰帝國主義歷史時差點睡著,

真不愧他被德國媒體譽為「政壇乏味的化身」、「機器人蕭茲」;

但通篇讀完,

你會理解為什麼德國在俄烏戰爭爆發時這麼礙虐,

人家英國都立刻加入制裁、提供武器,

德國還在那邊扭扭捏捏。

這正是因為他們曾經有過那段不光彩的歷史,

使得現在每一步都如履薄冰,怕又再次行差踏錯。

我對這篇文章的感想其實跟之前差不多,

一樣覺得蕭茲帶領的德國很天真,

以為中國是可以對話和合作的(但說不定梅克爾也不遑多讓),

但這就是德國的態度。

今天我們在看一個國家怎麼做外交決策,

很大部分取決於這個國家現在由誰領導。

現在德國總理就是個「穩重、不躁進」的機器人蕭茲,

而這篇文章就代表了他的態度。

我們無法改變德國人的選擇,

但至少我們可以認識他,

這樣至少在納悶他的決策時也有跡可循。




參考資料

Die globale Zeitenwende | Foreign Affairs






建議下載敏迪選讀專屬App,每天收到第一手新聞

iOS:https://apple.co/2tgFKCu

Android:


這裡可以找到敏迪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mindiworldnews/

Telegram:https://t.me/mindiworldnews


Podcast頻道

iTunes https://apple.co/2OIvZYb Spotify https://spoti.fi/2yGqTRa

如果你喜歡我每天早晨寫給你的文字,歡迎用每個月 59 元支持我

敏迪選讀訂閱(嘖嘖)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