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

8/26 中國十四五計畫重點搶先看:雙循環

昨天講美國候選人,今天要平衡報導,講一下中國。

我好久沒有講中國了,今天特別專文寫中國,是因為他們最近正在討論下一期的五年計畫,

我看了很久,覺得應該要來讓大家提早認識他們的「十四五」重點─雙循環。

圖:businessfocus

先解釋什麼叫十四五。

中國從1953年開始,全世界還在看蘇聯蓋太空梭的時期,每五年就推出一個國家計畫,

我們說的「十四五」,就是第14個五年計畫的意思。

當時的五年計畫沒有像現在這樣這麼受到全國人民重視,甚至沒有獲得正式批准過。

五年計畫真正為中國帶來重大經濟轉變,是在1976年開始的第五個五年計畫。

當時毛澤東剛去世,四人幫倒台,文革結束,鄧小平上台,開始改革開放計畫。

最重要的改變還是中國通過在深圳,珠海,廈門和汕頭建立四個經濟特區,引進外國投資。

那是中國開放的起點。

接著開始中國經濟就像沖天炮一樣瘋狂往上。

我簡單講一下後面的”五”都發生了什麼事。

六五(1981-1985):鄧小平改革開放開始,GDP成長率最高達到15.2%(1984年)

七五(1986-1990):從計畫經濟過渡到市場經濟,但1989發生六四,GDP成長率驟降到4%

八五(1991-1995):重申改革開放計畫,強調計畫經濟和市場經濟共存,GDP成長率又回到14%

九五(1996-2000):民間企業開始蓬勃發展,出口和外資增加,GDP成長率維持在8%左右

十五(2001-2005):加入WTO,加強平衡改革,發展與穩定。GDP成長率上升到10%左右

十一五(2006-2010):發生亞洲金融危機,中國推出4兆人民幣刺激計畫,GDP成長率維持在10%

十二五(2011-2015):推動稅收改革,創新驅動型經濟。自此把經濟區動力轉為國內消費,並強調區域發展。GDP成長率趨緩,大概在7%左右。

十三五(2016-2020):強調改變經濟增長方式、產業升級、加快農業現代化、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扶貧。GDP成長率右下降一點點,大概在6%左右。

然而,在十三五的最後一年,也就是今年,中國迎來各種巨變。

首先早就醞釀許久的中美貿易戰,在2020年,演變成西方國家聯手反中的集體意識。

五眼聯盟禁用華為、歐洲國家譴責中國對待香港和新疆的手段,

我們每天閱讀的一丁點新聞,像一根一根稻草一樣壓在中國身上。

所以習近平本來就在構思,要怎麼樣對抗這波外交逆風。

然而壓垮中國最後一根稻草的不是外交,而是病毒。

當然,這個病毒不是只有壓垮中國,川普的選情、歐洲的財政、全球的觀光業,通通一起垮。

而老實說,中國也稱不上垮,只是這場疫情逼的習近平必須要想出一套響亮的「十四五」計畫,帶領中國繼續維持6%以上的經濟增長率。

而他提出來的名詞,叫做「雙循環」。

習近平從7月各種會議上就一直講「雙循環」,我還以為中國推出新的循環扇,通風涼爽不間斷。

習近平是怎麼解釋雙循環的呢?

「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蛤?

真不愧是習主席,講話就是走一個高空格調。越空,下面的人越有詮釋空間,讚讚。

一開始習近平只說了國內大循環,還沒講到雙循環。

國內大循環重點很簡單,就是「把發展重心放回國內,推動國內自給自足的能力」。

這很容易理解,因為美國也是這樣做的。

中美貿易戰時期,川普就一直說要把工廠牽離中國,看是回到美國還是鄰近美國。

疫情來了,全球化生產鏈的隱憂就通通浮現了。

對中國來說也是如此。

中美貿易戰,美國一宣布不准採購華為東西,也不准美國企業賣晶片給華為,中國半導體產業整個斷炊,這樣不行。

所以必須發展中國國內自身製造能力。

需求端也是,疫情來了,全球都不能出門逛街買東西了,中國商品賣不出去,產能過剩,又是一個問題。

所以也必須避免過度仰賴國外需求,要提升國內消費慾望。

加起來,就是國內大循環,自產自銷,自給自足。

但是國內大循環一提出,中國經濟學家就傻眼,想說該不會要開始鎖國了吧!

咱們中國不要走回計劃經濟老路啊!

於是習近平前天又在大會上面講,放肆,我講的可是雙循環。

然後經濟學家就又開始幫習近平詮釋什麼叫雙循環了。

中國財政學者賈康說,雙循環是通過發揮內需潛力,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地聯通,內外需相互促進,綜合發力。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說,中國“雙循環”並非走向“閉關自守”,而是選擇通過向內發力,為高水平開放打開向外空間。

痾,我以為我在看氣功秘笈呢。

好啦,認真討論。

中國現在還是有產能過剩的問題,如果要發展內循環,勢必要激起人民波濤洶湧的消費慾望。

這也是為什麼近年來中國一直推廣「愛國貨」,球鞋要買安踏、時裝要買李寧、電動車不要買特斯拉,要買蔚藍。

必須要先將人民的購物慾望導向國產,才有辦法真正將消費力留在國內。

只是中國人真的有需要買這麼多中國工廠生產的東西嗎?

如果回到自給自足模式,重點還是現在中國國內供需太不平衡了。

中國公布2020第二季經濟數據,GDP增長3.2%,是全世界最快復甦的國家,優於專家預期。

但你攤開細節來看,真正帶來增長的,是鋼鐵業、重工業,而民生消費品總額還是在萎縮。

也就是說,中國的復甦比較像是「計畫經濟式」的復甦,是靠政府拼命建設來的。

這也很好理解,因為生產端是一個「集中決策」,需求端則是「分散決策」,中國可以逼企業復工,但無法逼每一個人出門消費。

最終,中國還是要面對這二十年來引以為傲的「中國工廠」背後,產能過剩的隱憂。

十四五的討論時間應該是今年十月,也就是一個多月後。

到時候我再來幫大家深度解析。

參考資料:

建議下載敏迪選讀專屬App,每天收到第一手新聞

Android:

這裡可以找到敏迪

Podcast頻道
Spotify https://spoti.fi/2yGqTRa

如果你喜歡我每天早晨寫給你的文字,
歡迎用每個月59元支持我
敏迪選讀訂閱(嘖嘖)

Comments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