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昨天的海報絹印活動有夠開心,
可以跟大家見面實在是太好了!
之後等活動照片出來再與大家分享。
今天我們快速更新兩個消息,
走一個短小精悍的路線,讓星期一好像很有幹勁。(還要強調好像XD)
徵兵令逼人民上街抗議
普丁簽新法,逃兵者關 10 年
我們上週才說,
普丁宣布部分徵兵後,
俄羅斯人立刻大買機票飛往國外,
除此之外,在俄羅斯與他國的邊境也出現大排長龍的車潮。
喬治亞是最多俄羅斯人選擇的移動地點,
另外蒙古、哈薩克和芬蘭也都是熱門之選,
聽說光是出境就要排上數個小時的隊伍。
有些人選擇逃,
有些人則選擇在國內表達不滿。
根據中央社引述獨立監督組織 OVD-Info 的資料,
21 日當天全俄羅斯 38 個城鎮有超過 1300 名抗議民眾遭逮捕,
24 日晚間則是在超過 30 座城鎮有 740 多人遭拘留;
雖然跟俄羅斯的總人口數比起來,
一千多這個數字顯得非常渺小,
但至少已經有人挺身而出,盼能引起一些漣漪。
不過接下來逃兵這件事可就沒這麼簡單了。
普丁在 24 日簽署一項新的法令,
如果在動員時期或是戰爭時期逃兵,
最高可處 10 年有期徒刑!
還沒完!
如果你在戰爭時期「自動投降」,
你將會被處 15 年徒刑!
投降罰則還比逃兵高耶,就是要你戰到最後一刻的意思。
除此之外,
新的法案也規定,在戰時和動員時期搶劫者,
最高一樣可以處 15 年徒刑!
(搶劫就要被關 15 年,這沒有違反比例原則嗎?)
總之呢,
上週我們說普丁宣布「部分動員」,
基本上你可以將整個俄羅斯視為進入「動員戡亂」的狀態了,
接下來俄羅斯國內將會有許多變化,
就像戒嚴時期老一輩台灣人經歷過的那樣;
所以不要小看部分動員只徵了 30 萬人,
這對俄羅斯國內造成的衝擊,將會在未來逐一展現。
英國首相強調美國是親密夥伴
若中國入侵,英國會保衛台灣
接著我們來看看英國新任首相特拉斯(Liz Truss)最近的發言。
特拉斯 9 月初上任,已經馬不停蹄做了許多事,
也接受了一些重要媒體的專訪,
其中一場就是上週末播出的 CNN 節目《State of the Union》。
在節目裡,特拉斯說了許多我們要留意的話。
第一,她強調美國是英國「非常親密的夥伴」。
(原文是 “an incredibly close partner”)
而且這個親密程度急速提高,
因為現在自由世界正面臨著中國和俄羅斯的威脅。
她還說,她個人是美國的忠實粉絲。
(原文是 “personally a huge fan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最重要的一段來了。
在講完普丁對烏克蘭的入侵後,
CNN 記者提到現今世界上還有另外一個威脅,就是中國。
記者提到上週我們說過的拜登「護台說」,
特拉斯就說:
「我們要站在自由民主國家旁邊,我們盟軍們要確保台灣能夠自衛。」
(“All of our allies need to make sure Taiwan is able to defend itself.” )
「這是我們從烏克蘭戰爭中學到的。我們盟友做得不夠多,沒能在更早的時候阻止普丁。」
她還提到日本、美國和加拿大都是英國非常重要的盟友,
這些盟友幫助維繫太平洋地區的和平。
後面這段話我想應該就是呼應中國侵台說的。
我們之前就說過,特拉斯在外交上相對鷹派,
而現在看起來她也的確延續了強森的路線;
她強調英國肯定會持續站在烏克蘭這邊,
也不斷提到「自由世界」和「盟友」,
基本上沒有什麼模稜兩可的空間,戰線畫得滿清晰的。
這是目前我們台灣可以稍微安心的地方。
不過特拉斯自己也要留意國內狀況。
她上任後立即宣布了大規模減稅政策,
減稅的程度是 1970 年代以來前所未見,
而這導致英鎊兌美元匯率跌到 1985 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這在短期內可能會使得英國購買力下降,
但當然也有助於英國企業的外銷,
只是在全球都嚴重通膨,只能靠升息減少市場熱錢的現在,
英國反向宣布降稅,讓熱錢維持在市場中,
長期會為英鎊帶來什麼樣的衝擊,
就需要我們持續關注了。
好啦,禮拜一大家開工加油啊!
當你覺得工作好多好忙好困難時,
想想特拉斯要面對的各項困境,
或許就不覺得自己的工作有多難了。(欸)
國際觀察曆集資中
已經買的記得去收信看出貨公告,
還沒買的趕快去買,不要錯過好東西!

參考資料
Liz Truss is a ‘huge fan of the United States’ – POLITICO
Jake Tapper’s US exclusive interview with UK PM Liz Truss (Part One)
哪一句有說英國會保衛台灣?
特拉斯就說:
「我們要站在自由民主國家旁邊,我們盟軍們要確保台灣能夠自衛。」
(“All of our allies need to make sure Taiwan is able to defend itsel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