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速鳥昨天正式開賣囉!
這個只賣到下週五,然後我們就要去跟印刷廠下第一批訂單了。
想要用最便宜的價格買到觀察曆的記得去看看喔!
然後先預告,我明天會請假一天唷。
因為今天晚上九點要進行一場跨國專訪,
可能會訪到很晚,所以明天要稍微休息一下。
講到跨國專訪,你有沒有想到是哪個系列呢?
嘿嘿,敬請期待唷!
今天的內容很深,但非常重要。
它不是單則新聞,而是集結這陣子大量的新聞得出的結論,
這就是我們每天都要看新聞的原因。
因為每天一點一點累積,
總有一天,我們可以看出世界運轉的脈絡。
昨天我們聊到馬來西亞禁止雞隻出口,
幾週前我們也聊過印尼禁止棕櫚油出口,
今天我們要來探究這些國家推出禁令背後的原因,
最後慢慢湊出一個令人擔憂的畫面:
全球糧食保護主義興起,飢餓降臨。
從亞洲到非洲
這些國家都禁止糧食出口
3月4日,匈牙利禁止穀物出口。
3月15日,阿根廷暫停黃豆商品出口。
4月28日,印尼禁止棕櫚油出口。
5月13日,印度宣布禁止小麥出口。
5月27日,迦納宣布延長禁止小麥出口。
6月1日,馬來西亞禁止雞隻出口。
哈薩克、吉爾吉斯禁止食用糖出口。
這還只是其中一部分。
麵粉、玉米、植物油、豆類、飼料,
你想得到的主食,通通都被關入禁止出口的牢籠;
而且也不是只有亞洲的農業大國才禁止出口,
是遍布全世界,包含歐洲、非洲、南美洲。
全世界陷入一種「糧食保護主義」的氛圍:
「我快餵不飽我的家人了,沒有辦法再顧到外面的人。」
但是為什麼?
這波糧食不足、供應斷鏈,到底是如何造成的?
原來不是只有戰爭,
而是一連串骨牌,在同一時間一起倒塌了。
第一塊骨牌是疫情
奇怪?疫情病的不是人嗎,怎麼會影響到糧食?
難道是因為農民都確診了沒人耕種?
不,疫情對糧食的衝擊會出乎你意料,
因為它不是發生在全球最恐慌、死亡率最高的時候,
而是在全世界慢慢好轉、與病毒共存的後疫情時代。
當歐美各國開始打開國門,人們走出戶外後,
全世界迎來充滿活力的新生活,
大家開始上街購物,工廠全力復工,經濟慢慢走回正軌,
結果造成什麼特殊現象呢?
航運塞港了。
為什麼這兩年台灣的航運股會飛起來?
就是因為後疫情時代,航運需求猛烈回升,
累積了一年多的原料和商品都擠在同一時間要送到海上,最後造成塞港;
同一時間,石油價格也跟著上升。
運費變貴、塞港嚴重,
就會造成下一個問題:物價上升。
貿易商以前進一公升的米可能只要100元,
現在運費漲、買的人變多,變成要150元才買得到一樣的量。
對食物出口國(例如馬來西亞)來說,
雞農將雞隻出口可以賺比較多錢,所以會優先賣給國外,國內供給就短缺;
對食物進口國(例如新加坡)來說,
進口單價無論如何就是變貴了,
進口商就會不敢進口多,怕單價太高賣不完,國內的糧食也會不足。
總之,後疫情時代高漲的需求,是糧食保護主義的第一張骨牌。
第二章骨牌:乾旱和洪水
其實,這才是那張最重、最巨大的骨牌。
塞港頂多只是效率問題,但如果是最一開始就生產不足呢?
非洲之角在非洲東邊,這裡是全世界飢餓程度最嚴重的區域。
平常這個區域以務農維生的人不少,
大家至少自給自足,能餵飽部分的人口;
結果今年,非洲之角迎來40年來最嚴重的乾旱,
所有穀物產量大幅減少,使非洲之角的國家們更仰賴進口。
印度也是。
印度會禁止小麥出口,一部份原因也是他們遇上極端熱浪和乾旱;
再加上國際煤炭價格飆升,國內電力短缺,
農民在接近60度高溫下,既缺水,又缺電,根本無力耕作。
在一些受災最嚴重的區域,
小麥產量下降了50%,
簡直是雪上加霜。
水太多也是個問題。
美國最大春麥種植區域因為4月發生暴風雪,
雪融掉後引發洪水,
洪水沖刷過的地方土壤太過潮濕,也影響了今年春麥的播種。
美國今年春麥的產量,預計將達不到預想的一半。
最後一張骨牌:戰爭
是的,
我們以為俄烏戰爭是最重要的,
殊不知它只是壓垮全球糧食危機的最後一根稻草。
俄烏戰爭對糧食的第一衝擊當然就是因為這兩國都是小麥生產大國,
全世界有4億人依靠烏克蘭的糧食餬口,
結果現在有高達30%的烏克蘭農田淪為戰場;
除此之外,已有高達600萬烏克蘭人逃到國外,或是乾脆上戰場,
因此投入耕作的農民人數又大大減少了。
最後一道關卡,則是卡在運輸。
俄羅斯把南邊的城市都打下來了,
烏克蘭原本要出口的糧食都卡在內陸,到不了港口;
除此之外,現在烏克蘭境內也缺乏燃料,
不僅大型農作機械無法發動,收成的小麥也無法運送。
農民逃難、農地被炸、運輸受阻,
而當這件事發生在全世界最重要的糧倉,
怎麼可能不發生糧食危機?
你的麵不過只是漲價
這些國家已經快餓出人命了
總結以上,我們得出全球糧食保護主義興起的原因。
當大家都關起門來,不讓食物離開國門時,
像新加坡這樣吃不到新鮮的雞肉事小,
真正可憐的,是原本就仰賴國際救援的國家們。
在2020年就有多達25個非洲國家從俄羅斯進口農產品,
特別是對於最不發達的國家,俄羅斯的供給就佔近1/3。
我最近正好在寫2023國際觀察曆,
寫到非洲這一塊時,所有消息都令人鼻酸:
吉布地大約有13%的人口正面臨嚴重的糧食不安全;
索馬利亞有90%以上的小麥來自俄羅斯和烏克蘭,現在有超過140萬名兒童急需救助;
蘇丹90%以上的小麥需求來自俄羅斯和烏克蘭,通膨率高達244%,失業率也上升至30%;
獅子山超過70%的人口處於糧食不安全的狀態;
中非有79%的人口生活在貧困之中,45% 的人口處於糧食不安全狀態;
安哥拉約有158萬人處於高度嚴重的糧食不安全中。
而位於中東的黎巴嫩也有60%的小麥來自俄烏兩國,國內主食價格高漲。
這還只是冰山一角。
敘利亞內戰、葉門內戰、衣索比亞內戰,
這些還在戰爭中的國家原本就已經面臨嚴重人道危機,
現在更因為疫情和戰爭佔去大部分救助資源,
能獲得的幫助就更少了。
全球需要幫助的人太多,但國際救難資源太少,
你是要先救烏克蘭難民,還是先救非洲這些快餓死的兒童?
簡直是天人交戰。
而且這還不會是終點。
沒有糧食安全,就不會有和平;
沒有和平,恐怖組織將會更好招募;
恐怖組織崛起,就會有更多難民;
難民湧向歐洲,先進國家就會引發論戰,國族保護主義重燃。
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就像天啟四騎士一樣,
我們已經看到瘟疫、戰爭和飢餓,
而剩下那一個是死亡。
結論好像無法很樂觀,
只能透過今天這篇文章給我們自己一個警惕:
全球糧食危機正在發生,
而我們要關心的,可能不是只有我們自己。
參考資料
Mogadishu shops shuttered as soaring food prices add to desperation in Somalia | Global development | The Guardian
UN: Without Action, Famine Looms for Somalia
Somalia: ‘Dire and grim’ drought, impacting more than 7 million | | UN News
俄烏戰爭惡化全球糧食危機:肥料價格飆升、小麥漲價逾40%、全球恐增1310萬飢餓人口、非洲與中東再陷動盪-風傳媒
經濟熱議》全球出口禁令潮來襲!為何讓糧食出不了國門,最後反而會害了自己的農民?
建議下載敏迪選讀專屬App,每天收到第一手新聞
Android:http://bit.ly/2RXh6RS
這裡可以找到敏迪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mindiworldnews/
Telegram:https://t.me/mindiworldnews
Podcast頻道
iTunes https://apple.co/2OIvZYb Spotify https://spoti.fi/2yGqTRa
如果你喜歡我每天早晨寫給你的文字,歡迎用每個月 59 元支持我
敏迪選讀訂閱(嘖嘖):http://bit.ly/2Ic2t7P
所有問題的起源都是人……..好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