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

2/17 美國印太戰略報告(上):印度或成最大贏家

2/17 美國印太戰略報告(上):印度或成最大贏家

好啊,結果我什麼事都沒有。

昨天還特別挪開所有行程,

沒想到一整天都生龍活虎,做了一堆家事,

書的進度還突飛猛進,寫了六千多字!

我說這疫苗怎麼這麼有效率,好想再打一針(欸




今天我們要來看美國最新一份印太戰略報告。

這份報告有點重要,因為這是拜登任內的第一份。

過去我們看見川普對中國相當嚴苛,

逢人就問你要不要反中,戰略報告裡也是好話沒幾句。

拜登上任後,到底態度如何呢?

就讓我來一段一段說文解字吧:

「美國很早就認知到印太地區之於我們安全與繁榮的重要性⋯⋯第二次世界大戰提醒美國,唯有亞洲安全,我們的國家才能安全。」

(The United States has long recognized the Indo-Pacific as vital to our security and prosperity……The Second World War reminded the United States that our country could only be secure if Asia was, too.)



這段講的是二戰時期的太平洋戰場。

也就是無往不利的日本軍橫掃全亞洲的時光。

當初如果不是日本偷襲珍珠港,羅斯福是沒有機會宣戰的。

因為美國民眾傾向鎖國,認為歐洲戰場離他們很遠,不要去淌渾水。

其實現在也有一點這種氛圍。

多少還是有些美國人覺得中國愛怎樣就怎樣,

美國不用去參一腳,也不要派美國大兵去送死。

所以以這個為開場,我覺得蠻聰明。

等於是告訴美國人,只有亞洲安全,我們美國才能安穩度日。

「引起美國日益關注的部分原因是印度-太平洋地區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挑戰,尤其是來自中國的挑戰。中國正在結合其經濟、外交、軍事和技術實力,欲於印太地區尋求更廣大的勢力範圍,以成為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大國。中國的脅迫和侵略遍及全球,但在印太地區的程度最為劇烈。從澳洲的經濟脅迫到與印度實際控制線沿線的衝突,再到對台灣日益增加的壓力以及對東海和南海鄰國的欺凌行為,我們在該地區的盟友和夥伴承受著中國有害行為造成的傷害。」



在開場就來一段這麼辛辣的,誰受得了。

沒錯,拜登政府的第一份印太戰略承襲了川普的對中政策,

就是兇巴巴。

這一段直接把中國當反派,其他美國的盟友都是受害者,一個一個點出來。

美國提到中國和澳洲的貿易戰,這我們曾用玻璃心寫過;

也提到和印度的邊界衝突,我們昨天才提到;

當然一定要講到對台灣施壓,這不講我會翻臉;

最後則是東南亞各國的「南海之爭」

基本上美國這一招就是把中國鄰居都框起來,說這些是我朋友。

我朋友有事,我就要幫忙,美國是以這樣作為開頭的。

「我們的目標不是改變中國,而是塑造其運作的戰略環境,在世界上建立一個對美國、對我們的盟國和合作夥伴以及我們共享的利益和價值觀皆最有利的影響力平衡。」

(Our objective is not to change the PRC but to shape the strategic environment in which it operates, building a balance of influence in the world that is maximally favorable to the United States, our allies and partners, and the interests and values we share.)




結果話鋒一轉!

才剛說中國很壞壞,現在怎麼又嘴軟了?

這就是拜登政府跟川普時期最大的差異。

川普的做法是直接對中國課高關稅、經濟制裁、抵制。

但拜登的作法則是「繞路圍攻」,不正面迎擊。

繞路是指,現在美國沒有要直接跟中國吵架了,

而是結合其他國家,一起改善中國製造出來的不公平的環境。

例如和其他國家一起抵制北京冬奧、和歐洲國家一起力挺立陶宛等等。

拜登的想法是,

既然吵不贏中國,那就合縱一下,大家手牽手一起把中國框起來,看這樣做有沒有用。

「如今,印太國家正在幫助定義國際秩序的本質,美國在世界各地的盟友和合作夥伴對其結果有著利害關係。因此,我們的態度借鑒了我們最親近的朋友們並與之保持一致。

與日本一樣,我們認為成功的印太願景必須促進自由和開放,並提供「自主權和選擇權」。

我們支持強大的印度作為這一積極區域願景的合作夥伴。

與澳大利亞一樣,我們尋求維持穩定並拒絕強制行使權力。

與韓國一樣,我們旨在通過能力建設促進地區安全。

與東協一樣,我們將東南亞視為區域架構的核心。

與紐西蘭和英國一樣,我們尋求在基於規則的區域秩序中建立彈性。

與法國一樣,我們意識到歐盟(EU)這日益增強的區域角色的戰略價值。」




這一段就是把剛剛沒講清楚的好朋友都拉進來點名一遍。

誰被點到,誰就是美國的盟友。

誰管你文在寅親不親中,我點名了,你就要和我一起維持地區安全。


「我們將在該地區內外建立集體能力,包括: 

  1. 深化我們與澳洲、日本、大韓民國 (ROK)、菲律賓和泰國的五個區域條約聯盟
  2. 加強與主要區域合作夥伴的關係,包括印度、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蒙古、紐西蘭、新加坡、台灣、越南和太平洋島嶼
  3. 為賦權和統一的東協做出貢獻
  4. 加強四方安全對話(QUAD)並履行其承諾
  5. 支持印度的持續崛起和地區領導地位
  6. 合作建立太平洋島嶼的復原力
  7. 在印度-太平洋和歐洲-大西洋之間建立聯繫
  8. 擴大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外交存在,特別是在東南亞和太平洋島嶼」




這裡出現幾個重點了!

我們就不講出現台灣了,反正台灣在這整篇報告裡總共出現7次,出現是很正常的事。

我說的重點,是指美國的各項動作都有其細節

第三條,他們暗指現在的東協其實是沒什麼權力,也不夠團結。

所以才要「為賦權和統一」做出努力。

第四條,我們都以為四方安全對話不太重要,

美國就說欸欸欸沒有喔,我們都還是有在見面討論,

而且我還要加強,這組織還是很重要的。

第五條相當重要,

美國等於是白話地說,我要扶持印度成為亞洲霸主,

目的當然是為了對抗中國。

所以講到這裡美國都不演了,

印度在南亞的角色,就如同以色列在中東所代表的,

就是該地區最堅定的美國盟友。

這是印度總理莫迪(Modi)和中國對抗這麼多年下來應得的頭銜,現在正式加冕。

所以也有人說,這份文件的最大贏家不是澳洲也不是日本,

而是被點名要當領頭羊的印度




第八點也要稍微留意。

白話點講,就是美國接下來會更關注太平洋各國。

我們國際觀察曆正好來到大洋洲和太平洋各國的區域。

這一區有十幾個國家,超多,

但因為都是地勢低窪、缺乏淡水的小島國,

長期缺乏大國關注,發展相當緩慢。

美國現在要把這一塊抓回來了,做法很簡單,

就是擴大和太平洋島嶼的外交行動

例如優先考慮與太平洋島國進行有關美國軍隊准入的談判,

或是在更多國家設立美國大使館,加強外交涉入力道

其實2月12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Blinken)在訪問斐濟時就宣布,

美國即將在索羅門群島設立大使館。

嘿對,就是2019年和我們斷交的索羅門群島。

我們就來看看美國的大使館能不能幫我們把這個邦交國給找回來。




這份文件我們目前為止只看了一半,

還沒進入到真正跟台灣有關的部分。

最近正好國際新聞荒,沒什麼重要大事要講,

今天也已經來到2400字了,我知道你累了。

所以明天就讓我們繼續分析美國的印太戰略報告,

看看美國是如何寫台灣的。




參考資料

FACT SHEET: Indo-Pacific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 The White House

拜登任內首份印太戰略報告發佈 「十大行動」劍指中國

美國印太戰略:幫助印度崛起聯合抗衡中國- BBC News 中文

拜登公布任內首份「印太戰略報告」:重申「一個中國原則」,但提到台灣的方式耐人尋味

美公布印太戰略維護台海和平、威嚇軍事侵略| 國際| 中央社CNA






建議下載敏迪選讀專屬App,每天收到第一手新聞

iOS:https://apple.co/2tgFKCu

Android:


這裡可以找到敏迪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mindiworldnews/

Telegram:https://t.me/mindiworldnews


Podcast頻道

iTunes https://apple.co/2OIvZYb Spotify https://spoti.fi/2yGqTRa

如果你喜歡我每天早晨寫給你的文字,歡迎用每個月 59 元支持我

敏迪選讀訂閱(嘖嘖)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