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大選

1/15 外媒如何報導台灣大選:「兩岸情勢升溫」、「台灣選擇親美」、「柯文哲崛起」

1/15 外媒如何報導台灣大選:「兩岸情勢升溫」、「台灣選擇親美」、「柯文哲崛起」

終於選完了。

台灣人在上周六,

以相當理性、合乎法治的狀態下,

完成了我們第八次的總統大選。



我想我的讀者都已經明確知道,

國際有多麼關注這場選舉。

所以我不用再像四年前一樣,

用盡吃奶力氣跟大家說:

「欸你知道有多少外媒報導台灣大選嘛!」

(四年來台灣人對國際局勢的認識已經提升到令我驚喜的程度)



跟大家說個數字,

今年有超過 400 位外媒記者在台灣報導這場選舉。

其中包含原本就有的駐台記者

以及特地從國外飛來台灣的媒體團



不僅如此,還有許多觀選團也來台灣觀摩這場「亞洲首場民主考驗」。

包含他國官員、智庫學者、民主研究機構等,

夯不啷噹加起來也有個十團以上。

民主運作兩岸關係

台灣大選吸引了全球目光。

今天我會稍微提幾篇外媒對台灣總統大選的報導,

但是因為真的太多了(相較四年前…),

所以我今天只會挑幾篇我覺得比較有看點的。

如果你想看很完整的「外媒如何報導台灣大選」

極度推薦閱讀《報導者》這篇:

國際媒體:「台灣選民拒絕中國」,

北京在 520 前對台壓力動作可能加大

鎮宏幾乎是把美歐日韓媒體統統蒐羅進來了,

簡直外媒報導大禮包,一次看全部。

我這篇就當作一個開場引言吧。



美國《CNN》

【台灣選民無視中國警告,執政黨歷史性地連續第三次獲勝】

Taiwan voters dismiss China warnings and hand ruling party a historic third consecutive presidential win

《CNN》的報導表示,

民進黨贏得歷史性的連續第三次勝選,

意味著選民對中國的警告不以為然。

《CNN》讚譽,

這場熱鬧的競選活動體現了台灣充滿活力的民主素養,

選舉結果顯示,選民支持民進黨的觀點,

也就是台灣已經是個事實上的主權獨立國家,

接下來應該要加強國防應對中國威脅,

並要繼續深化和其他民主國家的關係。



《BBC》

【台灣剛選出一位中國厭惡的總統,接下來會如何?】

William Lai: Taiwan just chose a president China loathes. What now?

BBC 這篇文章表示,

賴清德被視為蔡英文 3.0,

也就是會依循蔡英文這八年來的路線。

然而國際對賴的認識是比蔡英文「更具煽動性」。

所以 BBC 判斷,

中國極不可能和賴清德展開對話,

這也意味著台灣海峽已經存在的緊張情勢將會繼續。

BBC 也提到蕭美琴的重要性。

表示原本美國當局可能會擔心賴清德的台獨衝勁,

但後來他選擇蕭美琴當副手,

可能會帶頭說服美國,相信賴不會激怒中國。



【柯文哲:撼動台灣政壇的黑馬】

Ko Wen-je: The dark horse who has shaken up Taiwan’s politics

我特別要 Highlight 這篇。

因為這次放眼看向所有外媒,

大家統統聚焦在三個重點:



一、民進黨獲勝後的台海局勢

二、中國的反應

三、親中的國民黨的失勢



是的,很少外媒注意到柯文哲的崛起。

這是我們在讀外媒時發現的一個現象。

外媒在報導台灣,

永遠會比台灣人自己看大選還要「落後」。

就像 BBC 這次來台灣,

還特別跑去慈湖拍蔣公銅像、訪問想和中國統一的老兵(目測超過 80 歲)。

你看著那支影片,

會想說,現在到底誰還在管蔣中正?

而且想和中國統一的台灣人比例應該不到 10% 吧?

這就是我說的「落後( Lag )」。

當我們台灣國內已經在討論國民黨本土化政黨輪替第三勢力時,

外媒還在講國共內戰、台海戰爭、統獨議題。



所以有個現象,

那就是翻開各家外媒的報導,

鮮少有人提到「柯文哲」

因為柯文哲是第三名,得票率也落後賴清德不少,

不到可以威脅國民黨和民進黨的程度,

所以對外媒來說,不需要報導一個「老三」。

然而反觀台灣人,

全部都在討論柯文哲的崛起,

以及未來 4 年民眾黨在立院的關鍵角色。

這就跟外媒傳回去的台灣選舉結果有一段落差。

而《BBC》這篇,

就是我少數看到有專文描述柯文哲崛起的報導。



裡頭寫到:

在賴清德贏下的這場激烈選戰塵埃落定後,

另外一位意想不到的贏家浮現。(他用贏家形容唷)

超過四分之一的台灣選民,

選擇了特立獨行的政治家柯文哲。

而他成立的民眾黨則贏得了八個席位,

可在立院中行使權利。



BBC 描述柯文哲的支持者:


「年輕人發現柯很奇怪,但又可愛,儘管他也因性別歧視和恐同言論而受到批評。但年輕選民對於政府還沒解決低薪和高房價高租金等長期存在的經濟問題,也感到不耐煩。這些問題幾乎打擊了年輕一代人。」


但學者也對柯文哲提出了許多疑問。


「民眾黨得到了強而有力的支持,但問題是這股熱情是否能持續?」


「個人特質對群眾運動來說很重要。但如果要維持下去,需要的是『想法』。」


「柯文哲也知道民眾黨是個一人黨,他必須培養接班人—畢竟他已經 64 歲了。」Carnegie China 非常駐學者 Ian Chong 向 BBC 表示。



南韓《中央日報》

【台灣選出了一位親美的總統,賴清德前路漫漫】

대만, 친미 총통 택했지만…라이칭더 앞길 녹록잖다

接下來我們看看南韓的角度。

中央日報是南韓比較親尹錫悅的媒體,

他們的系列報導大多都著重在賴清德上任後台海衝突是否加劇

他們甚至還有一篇報導標題是:

【「台灣的選舉結果代表中國的失敗」「賴清德加川普是對中國最不利的選擇」】

這是他們在訪問台灣一些學者時得到的答覆,

對南韓來說,

台海維持和平比什麼都重要。

因為這樣才不會讓北韓輕舉妄動。

然後「賴清德+川普」也是他們在意的點,

因為這意味著有更多的不確定性。



【台版安哲秀:柯文哲崛起,110 萬粉絲稱他「阿伯」】

‘대만의 안철수’ 커원저 돌풍…팔로워 110만, 애칭은 ‘아저씨’

中央日報也有報導柯文哲的崛起,

還用南韓一位國會議員安哲秀下標。

這個比喻很有趣,

因為安哲秀之前原本是自由派出身,

後來退黨自立門戶,並跑去和保守派討論整合,

所以又被韓國民眾戲稱是「政治候鳥」,

哪裡溫暖就往那裡飛,

大概就是台灣人講「尚書大人」的意思。



總結

我知道還有很多媒體和報導,

但真正要把上百家媒體都看過,

恐怕寫到下周三都還寫不完。

整體而言,外媒報導的方向大同小異。

大概七成都說「賴清德當選,兩岸關係維持緊張」

剩下的重點則是

中國反應、

人民選擇親美而非親中

柯文哲的崛起

國際道賀等等。

這些大多都是我們已經心裡有數的內容,

我就不贅述了。

我也會再多找找有沒有更新的觀點,

明天再幫大家繼續補充。



—我是閒聊線—

選舉結束了,

所有紛擾都要回歸平靜。

畢竟民主不是選前半年才要努力,

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把握每次機會,

關心身邊的人,和對方取得共識。

如果這次選舉結果不如你意,

那就想想還有什麼是我們可以努力的。

下次選總統是四年後。

如果我們總要到最後關頭才臨時抱佛腳,

那四年就很短;

但如果我們把握每一天,

那四年就足矣。



然後我還有件事想講。

那就是外媒都一直報導

「台灣人選了賴清德,所以兩岸緊張會加劇」

但我們都知道,

如果兩岸開戰,責任應該要落在「開戰的那方」,

而不是我們兩千三百萬人用民主理性的方式選出來的候選人。

外媒的下標是因為他們目前只這樣看,

但這個角度對我們很不利。

所以這也給了我一個目標,

就是讓外國人用「我們希望的方式」看台灣。

而不是一直停在中國的論述裡打轉。



選後還得更努力才行。

Comments

  1. Octopus

    我覺得敏迪從寫國際新聞到現在要反過來去影響外媒的想法很讚,這樣真的有格局。也祝福你能在下次大選前成功影響外媒,即使一點點也好

  2. yuzu

    謝謝敏迪的整理~真的超好吸收

  3. XIN

    謝謝敏迪在台灣持續為國際新聞普及化努力~~

  4. Yun

    很高興能看到這篇報導,這幾天我都在找有關於外媒記者對於台灣各個總統候選人的政見等等想法,但都找不太到,大部分都較關心兩岸議題,想問一下有類似的新聞嗎?

    1. 敏迪

      外媒的確不會著重在政見,大多還是在報導每個候選人對中國的態度,所以其實很難找到相關資料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