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禮拜五,想要把感謝的話說在前面。
今天是國際觀察曆第一批商品的最後一個出貨日。
所有在8月20日前購買的國內訂單,通通都會在今天寄出。
想一想也是蠻感動的,
13,000多本日曆,入箱後疊起來像在蓋房子。

心裡由衷感謝我的日曆團隊,
是他們完成了「集資期間就出貨一萬多件」的創舉。
第二批商品已經在上上週下單,
我們有多訂,想說賣不完就送給偏鄉學校。
結果一恍神,現在銷售數量即將來到我們的最大備貨量,
這趟旅程走著走著已經到了最後一段,
所以第二要感謝的就是所有掏錢支持國際觀察曆的你們。
我都覺得這趟旅程很像在走白沙屯,
沒有路線、充滿未知。
但你們的訂購、期待、提問、分享,
通通成了漫漫長路上的熱情力量,陪伴我們走完征途。
接近年底了,國際觀察曆集資活動大概剩下兩週,
所有8月21日後的訂單都會在12月初後陸續寄出,再請各位稍後。
希望收到的大家都會喜歡,
希望我們沒有辜負大家期待。
給大家一個手比愛心<3。
好的,情緒還是要拉回來的吧。
今天我要來講大不列顛 aka 英國的海之仰望。
最近英國在全球布局hen積極啊,
我隨便一抓就是三個新聞,
今天就把這些布局整理給大家。
一起看看英國的海洋版大富翁,是怎個玩法。
第一塊:印太地區
兩艘潛艇將常態部署
我們第一部份就先從對英國來說最遙遠的印太地區講起吧。
還記不記得我們在海洋版國際甄環傳講過,
英國有艘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要來亞洲操演對吧?
沒錯,她現在已經停靠在新加坡囉!
她和新加坡在南海海域進行了軍演,
而且這個軍演煞有其事,兩國的戰鬥機一起編隊飛行,帥氣度破表。
好,重點不是飛行員有多帥,
重點是他們的航母戰鬥群指揮官說了一段話:
「英國近期綜合審查了印太地區的重要性,
英國將向印太傾斜,增加在這個地區的活動軌跡。
你看,伊莉莎白女王號第一次行動就被派到印太地區,
沒有比這個更能展示我們的意圖了。」
看吧,我就說印太地區是現在國際關注重點吧(叼菸)。
除此之外,10月14日,英國海軍宣布,
兩艘英國皇家海軍新型巡邏艦艇
「添馬艦(HMS Tamar)」及「史佩艦(HMS Spey)」,
將會在印太地區常態部署5到10年。
而之後,還會有另外一個31型巡防艦也會過來執行類似任務。
齁齁齁,你看英國海軍的意圖如此明確,
它不是只有和美國澳洲成立AUKUS紙上談兵而已,
而是真正付諸行動,派實打實的軍艦過來。
它要告訴全世界,印太地區的未來,英國不會缺席。
第二塊:非洲之角
你沒看錯,就是非洲。
10月13日,英國政府宣布即將在非洲投資好幾億英鎊,
分別在埃及、塞內加爾、索馬利蘭這三地,
進行大型港口建設。
唷唷唷,豈不就是台灣好朋友索馬利蘭嗎?
可別和索馬利亞搞混了。
想認識索馬利蘭,請參考敏迪我之前寫的文章。
反正就是,索馬利蘭原本是索馬利亞的領土,
他們在1991年宣布獨立,但沒有國家承認。
可是索馬利蘭又發展的比索馬利亞好,
就變成「各國不承認,但都想跟她合作」的矛盾狀況。
咦?怎麼有種既視感?
沒錯,就跟台灣一樣啊。
所以我們才會如此惺惺相惜,在2020年宣布互設代表處,而且還是以「台灣代表處」為名喔。
好,拉回正題。
英國在非洲要幹嘛呢?
他們要提供5億英鎊,分別在
北非的埃及、
西非的塞內加爾、
東非的索馬利蘭這三處,
協助他們升級和擴張三個大港。
英國這個宣布,很明顯是為了追趕美中俄三國在非洲的布局。
就以索馬利蘭的柏培拉港(Berbera)為例好了。
它就在非洲之角上,扼守亞丁灣通往紅海的關鍵位置。
原本這一帶最重要的港口在北邊的國家吉布地,
吉布地太重要了,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內陸國家衣索比亞,它的貿易進出口通通仰賴吉布地的海港。
而現在英國幫忙隔壁鄰居索馬利蘭升級柏培拉港,
就可以拉一點貿易吞吐量過來,分散吉布地的重要性。

為什麼要分散吉布地的重要性?
因為中國、美國、法國、日本通通都在吉布地設置駐外海軍基地。
英國這時候才擠進吉布地太晚了,
他心想,山不轉路轉,路不轉我轉,
那我就不要跟大家擠吉布地,我去南邊一點的索馬利蘭不就好了?
而且索馬利蘭很需要國際承認,它應該會比較聽話吧。
綜合以上來看,
英國在索馬利蘭的投資不算冒險,
反倒是個有創意的選擇。
第三塊:波羅的海
繞了世界一圈,英國海事大富翁最後一塊拼圖要回到歐洲本體。
10月11日,英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這四國的外交部長齊聚一堂,
共同討論如何在經濟、科技和區域安全這幾塊進行合作。
後面三國就是我們熟悉的波羅的海三國,
也是我們前陣子特別介紹過的「最反共的前蘇聯加盟國」。

他們聲明中除了說要進行雙邊經濟合作之外,
還提到要共同對抗中國、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的惡意行為。
英國就跟他們說,
它會扛起波羅的海區域安全的責任。
英國將會透過北約機制,部署一些戰鬥群在這個區域,
協助波羅的海三國抵禦來自俄羅斯的威脅。
再一次,英國又秀出他們的海軍肌肉,
跟歐洲國家說,我英國還是海權強國,我可以!
做個總結:
英國用海軍告訴大家「我回來了」
以上就是英國在短短一周內與海事有關的新聞。
是不是很巧,怎麼一口氣公布這麼多消息?
我覺得這是英國脫歐之後的大奔放。
它覺得自己悶太久了,在歐盟裡頭都綁手綁腳。
(因為加入歐盟就必須釋出部分外交決策權)
現在英國迫不及待回到全球領先行列,
不管是重啟和各國的雙邊、多邊貿易協定,
還是透過他們歷史悠久的海軍力量,到各海域布局。
通通都在跟大家說,莫忘我大不列顛,我,回來了。
我認為這對台灣是好事,
等於我們在美日之外,多了一個支點。
至於這個支點我們碰不碰的到,就要看政府夠不夠力了。
外交部說不定可以透過立陶宛,和英國牽上線。
應該可以吧?(顯示為出一張嘴)
耶,今天寫好多,可以休假了。
收到國際觀察曆的別忘了推坑你的朋友。
剩下的數量已經不多了,請親朋好友把握機會囉。
週末愉快,我們下周一見!
國際觀察曆集資倒數
還沒買的要快囉:https://bit.ly/2W0FA0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