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

[Podcast] 敏迪專訪 | 在進去之前,都要先想好撤退路線 ─ 前往烏克蘭的獨立記者陳映妤

今年2月23日,我和映妤約在台北市一家素食餐廳吃飯。那是我們第一次見面。那一次約得很趕,因為她兩天後就要去英國受訓,接著就要去黎巴嫩做她的個人專題報導。我們吃完飯隔天,俄烏戰爭爆發。再過沒多久,我就看到映妤的臉書發了一張照片,她人在波蘭,和報導者的致昕一起。怎麼會是波蘭?不是要去黎巴嫩嗎?進得去烏克蘭嗎?會不會很危險?我腦中有一百個問題想問她。

還好,有這集專訪就表示映妤平安回來了。而且她不僅在三月中進到波蘭,也如願去到黎巴嫩完成她的採訪。接著五月份她又跟著端傳媒團隊正式進入烏克蘭,成為我身邊第一個進到戰爭現場的朋友。這集我問了她很多「前線記者」的問題,包含如何保護自己、如何找到當地線人,萬一出事了怎麼辦。歡迎收聽這集敏迪專訪,聽聽關於前線記者的苦與難,還有那些發生在戰場上、人的故事。

 

本集重點

2月23日那頓飯

為什麼要去黎巴嫩

危機管理訓練課

這把槍射程多遠

敘利亞的遺憾

如何找到線人

保持聯繫

理性報導

頭盔和保險

無力感與使命

Now and here

撤退計畫

「在場」的必要

在乎遠方的人

 

最後附上映妤的報導,非常歡迎大家閱讀

5月底烏克蘭(與端傳媒,由普立茲危機中心贊助,仍在進行中):

https://pulitzercenter.org/projects/war-crimes-psychology-and-how-ukrainian-city-copes

【現場】戰時三個月,我們進入烏克蘭,看到雖被戰爭改寫但頑強的生活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20524-international-reporting-in-ukraine/

【現場】為烏克蘭療傷——利沃夫,支撐起戰時心理支持的後方城市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20610-international-war-psychotherapy-in-lviv/

3月到4月黎巴嫩/黎敘邊境(Matters第一屆在場獎學金支持):

《戰時,暫時:貝魯特到大馬士革路上》

www.wartime-frozen-in-time.com

*貝魯特大爆炸遺留的火種:黎巴嫩現場漫長的公民抵抗

https://www.twreporter.org/a/matters-lebanon-beirut-explosion-follow-up

【場外手記】在場:為什麼需要到前線?怎樣才算前線?

https://reurl.cc/o13j65

3月中倫敦與波烏邊境(與報導者):

一人開戰,兩國悲劇:海內外俄羅斯人的反戰聲援

https://www.twreporter.org/a/russia-ukraine-war-2022-anti-war-russians

【波烏邊境影像故事】逃離戰火的人們,跨越國界後遇見的「第一條街」

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russian-invasion-of-ukraine-2022-medyka

「這也是我們的戰爭」:三組波蘭家庭,與他們接待的烏克蘭「客人」

https://www.twreporter.org/a/russian-invasion-of-ukraine-2022-polish-family-host-ukraine-refugees

 

國際觀察曆問卷開填囉!

填問卷拿折扣,第一時間接收到開賣通知

https://bit.ly/3IJfjZ2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