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關係

8/27 中國電動車進口之戰:美歐都課高關稅,但目標大不同

8/27 中國電動車進口之戰:美歐都課高關稅,但目標大不同

今天我們講最近各國對中國電動車的反制策略。

其實美國和歐洲前陣子就加了,

我應該也都有提到一些。

但昨天意外有個國家也加入對中國電動車課關稅的行列,

就是加拿大。

我們就趁著加拿大這個消息新鮮,

順便整理一下現在中國電動車產業面臨什麼問題,

而美歐兩邊的策略有什麼根本上的不一樣。



加拿大:課徵 100% 關稅

順便連鋼鐵鋁都一起

昨天加拿大總理杜魯道宣布,

將從 10 月 1 日起對所有中國製造的電動車徵收 100% 的附加稅

他的說法是:

「為加拿大工人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讓加拿大的電動汽車能夠和全球競爭。」



哇,100% 超高欸!

等於是付兩台的錢但只得到一台?

杜魯道這是在報復習近平一年多前在會議上洗他臉嗎?

沒啦,人家沒那麼幼稚。

他是因應加拿大國內汽車業者的要求這麼做的。

加拿大汽車零件製造商協會會長就說,

他們一直以來都在遊說加拿大政府,

希望政府跟進美國的政策,對中國電動車課高關稅。



「擁有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中國人非常擅長他們所做的事情,但他們所做的事情也包括打破規則。」會長這樣說。



這個關稅將適用於電動和某些油電混和車卡車巴士貨車



那現在中國電動車已經在加拿大攻城略地了嗎?

其實還沒,

目前在加拿大主要販售的「中國製」電動車品牌,

不是中國的比亞迪

而是特斯拉



特斯拉以前在美國工廠生產,出口到加拿大。

但後來馬誼郎在中國上海蓋了一個超級工廠,

大量的特斯拉就改成「中國生產」,

出口到加拿大的數量也激增。

而這次,made in China 的特斯拉也得面臨 6% 的額外關稅。



另外,杜魯道周一也宣布,

同時對從中國進口的鋼鐵鋁產品徵收 25% 的附加稅

這一條從 10 月 15 日起生效。



杜魯道說:

「像中國這樣的行動者選擇在全球市場上為自己帶來不公平的優勢,損害我們關鍵產業的安全,並取代努力的加拿大汽車和金屬工人。因此,我們正在採取行動解決這個問題。」



雖然說是國內汽車業者要求他這麼做的,

但難道杜魯道這個決定沒有跟隨美國的意思嗎?

其實有啦,

最近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準備要拜訪中國,

出發時還順便經過加拿大,跟杜魯道講了一些話。

蘇利文後來跟記者說,

美國的確希望盟友對中國電動車採取「一致」的作法



嘿啦,所以也有美國的策略在裡頭。

說到蘇利文,

他下週要出訪中國,這是一件大事。

我們拭目以待。



美國 5 月就先跑在前面

既然說到美國,

我們也順便回憶一下美歐現在對中國電動車的關稅策略。



在關稅方面,拜登一直以來都是承接川普的政策,

那就是對中國課以高關稅。

即便去年他和習近平在舊金山開心握手見面,

這些關稅不僅沒有下降,還越來越高。



今年五月,拜登政府再次向中國商品出招:

電動汽車:關稅從 25% 提高到 100% ;

太陽能電池:關稅將從 25% 提高到 50%;

鋼鐵和鋁產品:關稅稅率從 7.5% 提高到兩倍多,達到 25%。



嘿對,揍一拳就算了,

竟然一口氣又捏大腿又打臉的,三打中國。

而且關稅都是驚人的 50%、100%,

難怪我看到加拿大的 100% 也沒那麼驚訝了(欸)。



當時拜登的說法是:


「我不會讓中國不公平地控制電動車和其他關鍵商品的市場,包括電池、電腦晶片和基本醫療用品。」


「如果 Covid-19 教會了我們什麼,那就是我們需要在自家有安全的供應鏈。」


最後他還丟下一句重話:


「中國商品正在充斥市場,這不是競爭——這是作弊。」



歐洲最後心軟

關稅大刀變水果刀

最後我們看歐洲。

歐洲前陣子也是宣布對中國電動車動手。

霸特!

他們最後退縮了。

歐盟在 8 月下旬公布了「對從中國進口的純電動車( BEV )徵收最終反補貼稅」的決定草案。

最終決定,還是要對這些中國製電動車課關稅,

但稅率統統都下調。



比亞迪:關稅從 17.4% 降至 17%;

吉利:關稅從 19.9% 降至 19.3%;

上汽:關稅從 37.6% 降至 36.3%;



最最最得利的,又是特斯拉

而且比起剛剛那幾間是 1%、2% 的省,

特斯拉獲得超大優惠,

直接從原本預期的 20.8%,

降到只剩下 9%!



齁齁齁齁齁齁,難怪前幾週我的特斯拉股票有漲!



所以說,歐盟還是有對這些中國出口的電動車動手,

只是力道比原本想像地再小一點。



美國和歐洲

限制中國電動車的兩種不同方法

最後我們稍微作一下美歐的策略比較。

這兩邊的確都對中國電動車施以重拳,

但其實從目標開始,就有著明顯的差異。



對歐盟來說,

他們是要維持市場的公平競爭環境;



對美國來說,

這是要確保美國在電動車的領先地位。



這個差異從各個國家的起手式就看的出來。

我們最一開始說加拿大是被國內汽車工會遊說,

但歐盟不是,

歐盟是他們主動對中國電動車展開不公平競爭的調查。

這也能解釋為何歐盟最後祭出的關稅並非高到足以致命,

因為歐盟只是要公平的競爭環境,

沒有要中國電動車被打到谷底。



反過來看美國就不太一樣。

美國一直都用「國安」的角度看待這些貿易戰。

之前美國商務部才對中國電動車展開「安全威脅調查」,

就是怕中國電動車把行車資料傳回到偉大的祖國。

所以美國不會只是蜻蜓點水,

他們是要中國電動車無處可去,

才有辦法在「競爭力」和「國家安全」上,

確保美國的國泰平安。



不管是哪一方的策略,

對低價中國電動車的反制一定會持續。

畢竟汽車是產業火車頭,

在歐洲,汽車產業創造 1,400 萬人直接或間接就業,佔歐盟勞動力的 6.1%。

在美國,這個數字是 970 萬,佔美國民間就業的 5%。



所以我個人同意美國說的「這是國安議題」。

國際競爭是好事沒錯,

但那只會在彼此是「友善的市場競爭」前提之下。

可中國就不是那樣的國家。

就像今天如果中國進入的是半導體產業,

那我可能也會走跟美國一樣的策略,

趁你還小,盡早捻熄你的希望之火。



【2024 美國總統選舉特別報導】

透過自媒體的角度和觀點,創造台灣人選觀的特別報導。

陪跑式專題報導:當地採訪連線、專家邀稿、多元節目內容,

集資計畫開始 https://bit.ly/3X0rbhW



參考資料

For China’s booming EV industry, US and EU markets a tough nut to crack

US and Europe: 2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Restricting Chinese EVs – The Diplomat

China EV Maker’s Tepid Reply to EU Proves Costly in Tariff Spat

Trudeau says Canada will slap big tariffs on Chinese-made EVs | CBC News

Would you buy an affordable EV made in China? | CBC News

Biden hits Chinese electric cars and solar cells with higher tariffs

China hits back at electric vehicle tariffs with probe into EU dairy – POLITICO

European Union slashes planned tariffs on China-made Tesla EVs, other Chinese firms

China’s EV Overcapacity Is Inevitable – The Diplomat

China trade war ‘maybe unavoidable’, EU’s top diplomat Josep Borrell warns

Comments

  1. 敢心川

    但那只會在彼此是「友善的市場競爭」前提之下。
    蘋果app store:誰在講我?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