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11/29 當香港銀行家們閒下來:IPO 規模縮水九成,香港怎麼了?

11/29 當香港銀行家們閒下來:IPO 規模縮水九成,香港怎麼了?
People cross a road in Central, a financial hub in Hong Kong on July 3, 2023. (Photo by May JAMES / AFP)

昨天台股投資圈有個場邊話題,

那就是台股和港股迎來 30 年的黃金交叉。

圖:香港01新聞畫面



這個消息頗震撼的,

以前小時候都會聽大人說香港就是亞洲金融中心,

台灣股市交易量小、買賣不活絡。

沒想到十幾年後,

台股已經正式超越港股了。

港股怎麼了?為什麼跌這麼慘?

今天就用幾個近期發生的新聞,帶大家看看,

昔日的亞洲金融中心,

今日的投資人避之唯恐不及。




香港房價不斷下跌

經濟放緩市場悲觀

不知道大家去香港玩的時候有沒有研究過路邊的房仲櫥窗。

我有。

我 2015 年去香港玩,經過類似信義房屋的店面,

還特別端詳了一下。

一看哇賽,貴死。

當時的香港房價已經是現在台北市的水準了。

所以我對香港的印象就是房子超貴,

再加上寸土寸金,房子就越蓋越小,

一家三口擠在一個幾乎像小套房一樣的籠子裡,

如果是我大概住三天就抑鬱了。




香港的房市在 2021 年達到高峰,爾後開始下降。

專門評價香港房市的住宅價格指數在 2021 年 9 月創下歷史高點,

從那之後開始一路向下,

至今距離當初的高點已經下跌了 19%




昨天香港公布 10 月份房價指數,

是六年來的最低點,

交易量也創今年最低。




香港行政長官(特首)李家超為了拯救房市,

上個月推出一系列措施,

本地人買第二套以上的房產印花稅減半

外地人購買房地產,印花稅也減半

關於外地人買房也可以減稅這件事滿重要的。

過去香港的房屋交易管制相當嚴格,

最主要都在抑制非永久居民的人買房,稅收超高,

確保香港本地人買的起房。

現在連外地人的限制都被取消或放寬,

顯見香港房市真的很需要被救援。




但背過房貸的人都知道,

最重要的不是印花稅,而是利率。

現在香港的利率大概停留在 5 到 6% 之間,

對比台灣現在的房貸利率大約是 1.8% 到 2%,

小小的 3% 差距就足以壓垮一個家庭的可支配所得。

所以當李家超宣布放緩房市限制時,

分析師大多持悲觀態度,覺得幫助不大。

因為真正的問題是「利率太高、經濟放緩」。




閒下來的香港銀行家

香港不再是企業上市首選

以前香港的房價很高,一部分是因為有許多銀行家金童

過去的香港交易室裡,每天都數十億美元來來去去,

香港投資銀行家的生活緊張又刺激,還可以賺高額獎金。

但現在,事情顯然不如以往。

《彭博社》(Bloomberg)在 11 月 21 日刊出一篇新聞,

標題是【香港銀行家有大量空閒時間,但交易量低迷感到焦慮】




昨天( 11 月 28 日),

《金融時報》也刊出一篇報導,標題更直接:

【閒下來的香港銀行家】



兩家全球最重要的金融媒體不約而同看向過去的金童們,

結果都是搖頭的。

根據彭博社彙整的數據,

中國和香港過去一年的併購價值下降了 6%,是 2013 年以來最低的一年




另外我們也會看一個指標:多少企業在此上市

例如我們會說,哇你看中國的拚多多跑去美國上市,

那就表示企業認為現在的美國投資市場比較活絡,可以募得比較多資金。

所以有多少企業在這個交易所上市(IPO),

就代表著企業主對這個市場的信心程度。




而今年是香港自 2001 年網路泡沫後表現最慘的一年,

今年在港股 IPO 的規模,總共只有 46 億美元

那你知道三年前這個數字是多少嗎?

520 億美元



剩不到一成。



香港不再是企業上市首選,

甚至本來要在香港上市的阿里巴巴旗下的雲端業務,

也在最後一刻突然喊卡。

(這間公司估值 110 億美元喔喔喔,差點可以成為港股的及時雨)




以前的門庭若市,

現在剩門可羅雀。

香港銀行家金童們工作量越來越少,

獎金當然也會跟著縮水。

少了一批可支撐香港房價的大手筆買家,

要拯救香港房市恐怕更遙遙無期。




反間諜法奏效

跨國公司不敢再跨境傳資料

同樣在昨天( 11 月 28 日),

全球四大會計事務所的其中兩間:

德勤(Deloitte)KPMG

被傳出不約而同對要出差香港的員工說:

「到香港時不要用個人手機,去買一次性手機。」




同樣的,顧問業龍頭麥肯錫也開始這麼做了。

這些企業有什麼共通點?

都是知名的乙方

也就是說,它們手上有滿滿的客戶資料,而且是大客戶。

根據《金融時報》的報導,

這些會計公司和顧問公司擔心遭駭,

如果客戶的資料外洩那可不得了。




不只手機,公司的資料中心也逐漸在改變。

今年 7 月中,《金融時報》也刊出另一篇報導,

內文提到以前跨國公司都不會在當地建立資料中心,

你要什麼資料就連線回母公司存儲就好,

幹嘛美國一個資料庫,中國一個資料庫。



但這件事也在變化了。



許多顧問公司正在「分割」自家的 IT 系統,

以達到「中國資料完全在地化」的目標。

為什麼要在地化?

因為怕被中國政府查,然後就扣押不讓你帶走了



《金融時報》的內文這樣寫:

「過去,西方公司擔心將電子設備帶入中國,因為擔心中國可能存取他們的資料。現在,他們同樣擔心敏感資料離開中國,因為擔心違反北京的規定。」



中國今年推出最新的反間諜法後,

港警時不時就衝進去國外的公司突襲搜查,

把電腦和紙本資料帶走、扣押。

欸萬一裡面也有母公司的資料怎辦?!

所以現在這些公司都在分割資料庫,

萬一被中國政府查,至少火不會燒回母公司。




然而這件事對金融公司來說,成本太大了。

中國美國商會就曾抱怨,

如果要金融機構完完全全遵守中國的法規,

那成本將會大到難以想像。



在這樣的情況下,

金融機構和顧問公司恐怕會慢慢放棄這個市場,

或是減少對中國客戶的服務。




香港的亞洲金融中心這塊招牌正一點一點鏽掉。

生鏽的原因或許很簡單,

北京那邊飄來的雲,帶太多濕氣過來了。




參考資料

閒下來的香港銀行家

Deloitte and KPMG ask staff to use burner phones for Hong Kong trips

Multinationals in China accelerate push to decouple data

Hong Kong Property Market Enters A Great Stagnation

Don’t use your own phone in Hong Kong, 2 accounting giants reportedly tell workers

What Hong Kong’s banker malaise signifies

Hong Kong Bankers Have Lots of Free Time, Anxiety as Deals Slump – Bloomberg

.Hong Kong stocks hit 3-week low on earnings, China economic woes while SenseTime sinks on short-seller report.

Hong Kong’s second-hand home prices fall to lowest since March 2017, with skid set to continue through 2024’s first half |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Hong Kong’s property market needs time to adjust to new measures introduced in policy address, John Lee says

Scrapping Hong Kong property curbs would be welcomed, but not sufficient to fix what ails the flagging sector: analysts |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台股睽違逾30年超越港股分析師點3大利多

Comments

  1. htc

    整天在由治及興掛嘴邊,完全變共產黨的形狀了。睜眼說瞎話都不管有沒有人信,反正政府(其實完全稱不上)那群還有是信的。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