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週統統在講以巴戰爭,今天轉換場景。
因為今天,是俄烏戰爭 600 天。
實際上,俄烏戰場並沒有太大變化,
所以我們今天重點不會放在戰事的講解。
而是另一個更重要的議題:
以巴戰爭是否會影響普丁的決策?
哈瑪斯公開讚揚普丁的支持
俄羅斯和以色列關係不合嗎?
我們先講俄羅斯分別和哈瑪斯及以色列的關係。
提到俄羅斯和哈瑪斯的關係,
用哈瑪斯上周末在自家Telegram發表的貼文來舉例最適合不過,
這則貼文是這樣寫的:
「我們伊斯蘭抵抗運動(哈瑪斯的自稱)必須讚賞俄羅斯總統普丁,因為他覺得猶太復國主義一直在侵略我國人民,而且他也拒絕圍困加薩。」
當哈瑪斯特別 shout out 普丁,
大概就可以看出一些風向了。
實際上,俄羅斯當局至今還沒有「譴責」哈瑪斯的恐怖攻擊。
不僅如此,普丁還是少數沒有向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表示哀悼的世界領導人。
以上種種,
你應該可以明顯感受到普丁對哈瑪斯的態度。
但難道這代表普丁和以色列決裂嗎?
還沒到那步。
我們要先想起一件事,
那就是以色列境內有 150 萬人說俄語。
因為二戰期間有很多猶太人為了遠離納粹迫害而逃到蘇聯。
接著又在蘇聯解體後陸陸續續移民回以色列。
以至於現在在以色列,有超過 12% 的人口是講俄語的。
也讓以色列成為前蘇聯國家之外擁有最多俄裔移民的國家。
剛剛講的是血緣和歷史,現在來講近因。
以色列上方是敘利亞,
那誰可以管管敘利亞的阿薩德政權?俄羅斯。
以色列死對頭是伊朗,
那誰現在和伊朗的感情越來越密切?俄羅斯。
所以在俄烏戰爭前,
以色列跟俄羅斯保持著不錯的關係,期盼俄幫忙管著伊朗和敘利亞。
以色列也試圖在俄烏戰爭中保持中立,
甚至想當俄烏雙方的和事佬(因為烏克蘭內也有很多猶太人),
都是為了要拉攏俄羅斯的心。
結果在全球制裁之下,
俄羅斯漸漸失去所有朋友,
只剩下中國、北韓和伊朗願意理他,
於是俄羅斯日漸強化和伊朗的夥伴關係。
烏克蘭境內就多次攔截到伊朗賣給俄羅斯的無人機。
原本以色列和俄羅斯的關係建立在血緣和壓制伊朗這兩個點上,
但其中一隻腳斷了(伊朗),
以俄關係也就越來越不牢固了。
以色列和烏克蘭會互搶資源嗎
答案是需求不同,互不爭搶
以巴開戰後,很多人都在說,
啊這樣會不會搶走烏克蘭的注意力?
俄羅斯當然指望西方的注意力從烏克蘭消失。
偷偷講,其實在哈馬斯襲擊後不久,
俄羅斯軍隊曾試圖奪取烏克蘭的另一個城市,
但是最終是失敗的。
大家也擔心美國如果援助以色列,
原本分給烏克蘭的武器就會因此減少。
但這些擔憂可能可以先收收起來,
因為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
以色列和烏克蘭要的武器截然不同。
以色列需要的是鐵穹系統的攔截器,
而烏克蘭沒有這套防空系統,所以用不到。
反觀俄烏戰場,烏克蘭現在最需要的是 155 毫米火砲彈藥,
這東西以色列也有用,但用不多,
所以烏克蘭需要的東西以色列也不爭搶。
另外關鍵是以色列需要大量的空軍,
烏克蘭戰場則以陸軍為主,
整體而言,美國對這兩國的援助並不互相牴觸。
不過當然,在人道主義援助方面雙方要的都是一樣的:美金。
這部分就要看美國眾議院怎麼審預算了。
但他們當務之急應該是先選出新的眾議院議長。
打擊「美國霸權」敘事
俄前總統嗆西方國家是白癡
寫了這麼多,
難道俄羅斯在以巴戰爭真的沒有賺到絲毫好處?
有的,但很薄弱,就是「譴責美國」。
戰爭爆發後不久,
俄羅斯前總統梅德韋傑夫就說,
這是對美國的報應,因為美國將金錢和注意力花在破壞俄羅斯,而不是斡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間的和平。
「這些白痴沒有積極致力於解決巴以問題,而是向我們俄羅斯發起攻擊,開始以各種方式幫助這些新納粹分子,將我們的國家推入衝突。」哈馬斯週六發動襲擊幾小時後,梅德韋傑夫這麼說。
嘿對,「白癡」是他說的,不是我加油添醋。
對俄羅斯當局來說,
以巴戰爭最適合拿來作為「美國中東政策失敗」的宣傳品,
所以即便俄烏戰況沒有因此朝有利於俄羅斯的方向傾斜,
俄羅斯還是能拿這套來說嘴,
攻擊所謂的「美國霸權」。
習近平推廣「兩國方案」
但中國在這塊區域還沒有硬實力
最後我們快速提一下中國的態度。
中國和巴勒斯坦的關係一直都不錯,
今年六月,習近平才接待了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
雙方還特別建立「戰略夥伴關係」。
所以可以看得出來,
以巴衝突當中,中國是站在巴勒斯坦這邊的。
因此自從以巴戰爭開打,
中國的官方聲明一直都沒有出現一個詞:「哈瑪斯」。
欸這很酷喔,
我就想不到可以怎樣形容 10 月 7 日的突襲但不提到哈瑪斯的。
中國一直呼籲該區域保持和平,
但也只停在「呼籲」,而不譴責哈瑪斯的主動出擊。
中國官方媒體也沒有報導以色列的大屠殺場面,而是重點報導了以色列軍隊在加薩的空襲。
導致中國人民普遍同情加薩走廊的巴勒斯坦人,
並認為有美國撐腰的以色列才是萬惡淵藪。
現在習近平已經派出特使要去調停,
但提出的計畫是「兩國方案」,
也就是要以色列讓巴勒斯坦建國,雙方才能取得和平。
這個提議以色列願意聽嗎?
以現在以色列人同仇敵愾的氣氛來看,應該非常難。
最後提兩個關鍵。
首先,中國為什麼願意支持巴勒斯坦?
這似乎是個很簡單的數學題。
支持以色列,在國際組織上就只有一張票;
支持巴勒斯坦,就可以獲得二十多個阿拉伯國家的票。
所以怎麼算都是支持巴勒斯坦來得划算。
另外一點,這場危機也顯示出中國雖然自詡為中東的和平使者,
但當這個地區的戰爭風險增加,中國似乎無能為力。
戰爭爆發後,中國一直保持低調,
倒是美國立刻派了兩艘航母過去。
這顯示出中國在該地區只有經濟影響力,還沒有硬實力,
所以也沒有國家向中國尋求解法。
今天講解了俄羅斯和中國對於以巴戰爭的態度,
主要還是要提醒大家,俄烏還在打。
烏克蘭人民在戰事中的日子,已經 600 天了。
有的國家期待注意力被分散,那我就偏不要這麼做,兩邊都關注。
願兩場戰事盡快結束。
參考資料
Russia-Ukraine war at a glance: what we know on day 600 of the invasion
Hamas Attack Ends a Delicate Entente Between Russia and Israel – WSJ
Putin is ready to take advantage of Israel-Gaza war, says Steve Rosenberg – BBC News
How the Israel-Hamas War Is Tilting the Global Power Balance in Favor of Russia, China
In China’s Calls for Mideast Peace, Hamas Assault Goes Unmentioned
Putin hammers Ukraine with West distracted by Middle East crisis – POLITICO
受訪自爆美國彈藥數量不足拜登疑洩軍機引反彈| 國際 | 中央社 CNA
建議下載敏迪選讀專屬App,每天收到第一手新聞
Android:http://bit.ly/2RXh6RS
這裡可以找到敏迪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mindiworldnews/
Telegram:https://t.me/mindiworldnews
Podcast頻道
iTunes https://apple.co/2OIvZYb Spotify https://spoti.fi/2yGqTRa
如果你喜歡我每天早晨寫給你的文字,歡迎用每個月 59 元支持我
敏迪選讀訂閱(嘖嘖):http://bit.ly/2Ic2t7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