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今天是痛苦的補班日,
就不要再用國際新聞衝擊大家了,
我們繼續來回答四週年QA。
今天回答的這幾題我自己也都很喜歡喔!
敏迪還有哪些推薦的國際新聞平台可以追蹤?(台南 Oreo)
中文的話
轉角國際、報導者、中央社、BBC中文網、德國之聲中文網、LineToday看世界、上報、風傳媒國際欄目、歐洲觀察3.0、IEObserve 國際經濟觀察
英文的話就很多了
衛報、路透社、CNN、彭博社等等,不勝枚舉啦。
但其實一般人不用看這麼多,避免把自己壓垮了。
只要養成偶爾關心國際新聞的習慣就好。
每一次寫一篇文章所花的時間 每周工作的時間 (高雄 Josh )
這是一個倒吃甘蔗的過程。
最一開始寫敏迪選讀時,因為零知識,所以每一個事件都要花好多時間做功課和閱讀,
例如以巴衝突、納卡戰爭、非洲殖民歷史等等。
所以早期我大概都會花
半個小時選題、
兩個小時研究,
最後再用一個小時寫,
每天花三到四小時產出一篇文章。
但隨著日更來到第五年,而且我還做了兩本國際觀察曆,
基本上現在已經沒有什麼我不知道的國際大事了,在資訊的吸收上就會快很多。
所以現在大概花10分鐘選題、一小時查找資料,一個半小時寫。
為什麼反而現在會寫比較久呢?
因為其實現在的字數都比以前多,
以前一篇最多1500字,
現在動不動就破1,800字、2,000字,
就會花比較多時間在書寫上。
然後我每天會先利用白天零碎的時間選題,
偶爾就滑一下上一題提到的媒體,看有什麼題目適合。
接著在晚上「睡覺前」吸收資料,這大概會落在10:30 pm到11:30 pm左右,
看完資料做完筆記就去睡覺。早上7:00 am起床開始寫,寫到8點多上傳發出。
所以我的每天工作時間大概是這樣:
07:00:起床寫新聞
08:13:新聞發出
10:00:行政、業配、開會等庶務
13:00:休息時間
14:00:寫日曆/寫書/訪問/被訪問/或其他工作
18:00:休息時間
22:00:看明天新聞內容
至於我的每週工作時間這有點難算,
因為我現在是自由工作者,時間非常彈性,
再加上是自媒體,所以我會把一些看起來是休閒的內容看做是工作。
例如健身、看書、看電影(特映或試映),甚至是回IG私訊。
這些都會隨機發生在一週內的任何時間,
所以不會有太明確的上下班時間。
我想請問敏迪對於縣市長選舉後 選民認知了結的看法。(新北Vicky)
其實我沒看懂「選民認知了結」是什麼意思?
但如果單純要說去年底這場選舉,
我自己是沒太意外,也不會因此過於開心或難過。
民主不會因為一場選舉而毀滅,
只要還是一場公平、公正、公開的選舉,其結果就是民主。
我反倒覺得這次的選舉結果很清晰,
勝者成功發揮優勢,敗者該檢討的地方也因此現形。
既然如此,那就把不好的地方改掉就好啦。
民主不會毀於一場選舉,
同樣的,良好的民主也不是一場選舉就能達成。
台灣還有很多地方尚未凝聚共識,
選舉結果只是令這個問題更加凸顯,
那就一起好好的把該做的事做好,
最重要的是不要重蹈覆徹,錯的事趕緊改掉就好。
請問敏迪是如何保持客觀理性撰寫文章呢?原本我也嘗試過分析新聞,但最後都會被情緒帶走而變得主觀偏頗。(台中 散步阿岳)
其實我也會呀,
你們看到我在寫香港反送中、俄烏戰爭時,我也是蠻多情緒的。
因為對我而言,有些事情是有對或錯的。
例如中共對香港的作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在我的價值觀中這些就是絕對的錯,
我就會想要跟你們分享我的看法。
所以你說我沒有立場嗎,是有的,
只是剛好我的立場跟你們大多數人相同,所以你們可以接受我的主觀評論。
我們都是人,都有情緒,也有屬於自己的核心價值。
今天除非你是擔任什麼節目主持人、會議司儀這種「第三人稱角色」,
才有必要逼自己超脫立場,
要不然大多時候你當然可以站出來捍衛你自己的信念,
這就是做自媒體的意義所在。
如果不能為自己的理念發聲,
那寫文章的價值又在哪呢?
所以不要太壓抑自己,有情緒就抒發出來,
把你的想法寫下來,可以幫助你釐清思緒,知道自己到底在氣什麼。
不過如果真的要問我如何做到客觀,還是有一些訓練方法。
最快的做法就是「懷疑自己」(還以為是白安)。
我們吸收新聞時都會被帶風向,這是肯定的,
例如你看美國之音描寫中國,肯定會得到中國好壞壞的印象。
這時你就要去思考,他們是不是在傳遞什麼意志,
或是希望我們朝哪個方向思考。
在心裡設一層「懷疑」的濾網,對萬事萬物都拉遠看,
這樣至少可以做到「不被帶風向」的第一步。
爾後再把這樣的習慣反求諸己,
讓自己在撰寫文章時不斷自問
「我這樣有做到公正判斷嗎」、「結論是不是下得太早了」等等,
如果都問心無愧,那就沒問題了。
另外以下這些問題我放在Podcast回答囉,
有興趣的可以去每週Podcast最後閒聊聽聽看。
想問敏迪有預計會做敏迪選讀做多久?對於未來的規劃是什麼?有打算到哪一個階段之後就不做了嗎?另外,還想問敏迪你在人生的每個階段到下個階段,在做決定時是依據什麼去做決定的,是自己想要、喜歡的事還是(台北Joyce )
訪談有機會週更嗎 想要一週聽到不一樣的敏迪 哈哈哈(來自金門高中的小朋友)
請問敏迪有沒有可能到國外尋找報導主題然後訪問當事人?(新竹Gider)
敏迪是為什麼要出podcast 節目(苗栗縣市六年級小小小學生)
若你是小王子, 什麼是你的玫瑰?(台北艾瑞克黃)
中東歷史會什麼這麼難(台北 溫蒂王)
四年了,做這項「國普」(國際新聞普及)工作,到目前為止覺得最讓你困擾的是什麼呢?(嘉義市若塵~)
今天就先這樣,下禮拜再來繼續回答問題。
大家週末愉快,下週一見~
有來自金門和苗栗同學的提問,這麼年輕就開始關注國際事務真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