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關係

10/20 全球稀土保衛戰:一場比誰氣比較長的龜兔賽跑

10/20 全球稀土保衛戰:一場比誰氣比較長的龜兔賽跑

昨天有人傳訊息給我,

說他看了昨天的文章,覺得很悲觀,

好像中國已經掌握了一切,

西方國家現在才追會不會來不及。

的確是,他們覺醒是慢了,

但綜觀近代世界史,

從來只有不願意,沒有來不及。

現在想想,二戰時美國也是來得晚了,

但晚到總比不到好,

現在看來,至少結局是好的;

中國在稀土的領先和壟斷,各國不是沒看見,

他們不僅看見了,也開始動作了。

我們今天將會從兩個面向出發,

先看歐美為追趕做了哪些努力,

接著再看中國如何在舊的方法中碰壁;

這場稀土之戰,其實更像是龜兔賽跑,

誰鬆懈了偷休息,

誰就等著看對方笑納勝利。




原想擺脫對俄羅斯天然氣依賴

怎麼轉個身又被中國套牢了

去年四月,歐盟開了個大會,

分別在國防、可再生能源,

以及機器人、無人機和電池等領域,

劃定了 30 種「關鍵性工業原材料」

他們驚訝地發現,

這些原材料有四分之三都來自中國,有些甚至被中國壟斷,

更糟的是,它們目前還沒有替代品




事實就是如此難堪。

歐盟進口的稀土,有 98% 來自中國

而且這些稀土對於歐盟的能源轉型至關重要;

釹和鏑是生產風力發電渦輪機電動車引擎必不可少的原料,

而這兩個材料從中國出口的比例分別為 80% 和 99%。




這讓歐盟非常尷尬。

俄烏戰爭後,歐洲國家迫切地從俄羅斯的天然氣泥淖中脫身,

他們有幾種作法:

一是回頭走燒煤的老路,像是德國就跑去跟南非買煤礦,

但這條路的碳排是最多的,是下下策;

二是延長或增加核能佔比

法國就啟動核能 3.0 計劃,

德國則是讓原本該在今年退役的核電廠延遲退役;

第三就是我們現在講的,綠色能源

這是歐盟最希望走的路,

雖然耗時又花錢,但符合歐盟價值觀,

可尷尬的是,綠能的生產過程非常需要稀土。

不管是剛剛說的發電機,

還是轉換能量後需要的蓄電池,

通通都要用上稀土,

而這些稀土,都在中國手中。




怎麼會這樣?

明明是為了擺脫對俄羅斯的依賴,加速能源轉型

結果怎麼一轉身,在綠色能源這塊又變成依賴中國了?

這樣很像我是為了快樂才單身,

但單身後,我怎麼反而更不快樂了?

(別哭,我給你呼呼秀秀)





自己的稀土自己挖

積極推動進口來源多元化

歐盟意識到這個困境了。

他們先是在 2020 年成立了歐洲原物料聯盟(ERMA)

開始實施原物料進口多元化,

同時在歐洲開設自己的礦場並擴大加工比例

(沒錯,歐洲也有稀土,只是在開採時總是受到當地居民抗議。)




德國自己也成立了原物料局(DERA)

並拓展原料來源,

現在不僅從中國進口,也從巴西進口




除了加強進口來源多元化,

歐盟也正在制定新的戰略,

以確保這些關鍵資源的貿易是開放的,而且不受限制

這確切來說是指什麼呢?

就是當歐盟發現出口國推出不合理的出口禁令時,

歐盟將可採取一些行動,例如到 WTO 提告。

這是有前例可循的。

2010 年,中國和日本為了釣魚台大吵了一架,

當時中國就暫停了對日本的稀土出口,為期兩個月,

後來日本找上美國和歐盟,

一狀告上 WTO,向中國提起訴訟,

最後中國敗訴。

(但敗訴後中國有沒有相關作為,這就又另當別論了。)




再次強調,這些做法不見得能立竿見影,

但凡事總有個起頭,頭過身就過,

至少歐盟已經展開行動了,

這就足以引發後續許多連鎖效應,

而其中一個效應,

就是更多賣家的獻身。





澳洲得天獨厚,有世界第六大的稀土礦藏儲備

除此之外,澳洲地廣人稀的特色也適合打造稀土加工產業鏈

在上頭蓋個百來間加工廠不算太難;

澳洲有一間公司叫萊納斯(Lynas Rare Earths)

它就是世界上除了中國之外,唯一營運礦井的大型稀土生產商。

就在最近,

萊納斯和美國國防部簽訂合約

由美國出資打造加工設備,

澳洲則出稀土礦場,雙方共同開採和冶煉稀土

這樣一來,不僅原料自給自足,

更不用特地將原料送到中國冶煉加工,

一口氣把脖子上兩道枷鎖拆除。




我們看到過去不願意碰高汙染稀土產業的歐盟和澳洲都開工了。

雖然加工價格肯定比中國高,

但至少不用怕中國一生氣就切斷供應,

在供貨上仍可確保穩定度;

對澳洲這種稀土出口國來說,也是提升國際地位的好機會,

想必會有更多國家跳出來滿足市場的缺口。




怎麼上位就怎麼跌

跑太快的兔子被自己絆倒

剛剛提的都是歐美各國的解法。

我們看見了烏龜如何想辦法加速,

現在要來看看兔子是在哪裡停了下來。




首先是中國內部對於環境標準的提升

在習近平的堅持下,

中國也走上了碳中和與環境保護的道路,

這使得開採商和冶煉廠的成本大幅提升,

有些解決不了汙染的工廠,

甚至是直接停止生產,或是被迫歇業。

中國的第一項優勢:對環境的不在意,

現在已經逐漸消失了。




接著是第二個因素:進口來源不穩定

我們昨天說過,

中國願意跟一些較不民主的國家做生意,

只要這些軍閥和獨裁者願意賣,

中國什麼都肯買;

但,這些國家的動盪反而成為迴旋鏢,

回頭過來痛擊中國。

就拿昨天提到的緬甸來說吧。

緬甸政變後,因為稀土供應不穩,

也導致中國加工量不穩定,

最後不得已只好以漲價應對。




除此之外,原先和中國合作的國家也漸漸發現不對勁。

像我們昨天說到的民主剛果

就發現許多重要礦場怎麼都被中國買走了,

再買下去他們恐怕就會失去對國家領土的掌控力,

所以有些國家紛紛叫停中國在當地的開發案或併購案,

讓中國企業幾乎是血本無歸。




我們常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中國當初靠著低環保和低人權標準登上稀土寶座,

現在一一被反撲,反而拖慢了這隻兔子的速度。

當然,

中國在稀土保衛戰裡還是有著巨大優勢的衛冕者,

但這不代表它還能悠哉地領先下一個三十年。

國際局勢唯一不變的真理,就是什麼都會變。

這場稀土保衛戰,現在才比到五局下半,

誰都無法單靠一招比到最後,

就看兩邊選手如何聰明地調整布局,

找到一個真正的長久之計。

台灣雖然不是參賽者,

但我們的半導體和電池產業也是稀土需求方,

所以我們在當吃瓜群眾的同時,

也要記得觀察其他買家的動態,

不要被大家丟在後頭了。





—我是公告線—

提醒一下,

2023 國際觀察曆集資剩下七天囉!

請想要購買的捧油趕緊把握機會了!




參考資料

稀土:澳大利亞能否挑戰中國的市場統治地位- BBC News 中文

歐盟劃定30種關鍵原材料擬管控供應鏈風險

欧洲绿色能源对中国有多依赖? | 经济纵横| DW | 17.05.2022

西方能撼動中國的稀土壟斷地位嗎?

德國之聲》幾乎都遭中國壟斷!歐洲高度依賴原物料進口,會有什麼風險?

今日俄罗斯 明日中国?欧洲对中国原材料的依赖有多危险? | 科技环境| DW | 17.04.2022

稀土元素及其在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之應用

全球爭搶鈷資源之際,中國在剛果(金)陷入困境

珍貴稀土染黑緬甸 管理人:若照永續經營標準來…7成產量都該斷鏈| 全球財經| 全球 | 聯合新聞網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