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今天的新聞遲到了。
因為昨晚我睡得很不好,只睡了4個小時,以為自己是蕭薔;
再加上今天要講的內容相當重要,
在頭腦不清楚的情況下我可能會寫得不好,
所以決定改成中午發文,
妥妥地把這個題目寫好,
才不會浪費了一個至關重要的議題。
今天我們不講時效性的新聞,
我們要進行一場深度解析,一探中國的稀土保衛戰。
過去我們隱約知道中國有稀土,
也知道中國的稀土在全球市佔率極高,掐著全球供應鏈的脖子。
但為什麼會這樣?
中國到底憑藉著什麼優勢,在稀土上取得先機?
歐美有辦法複製這個優勢,搶回主導權嗎?
而稀土又為何重要?
為什麼它會成為歐洲綠能轉型的阻礙?
今天我們將會試著解答這些問題,
在這場由中國主導的稀土保衛戰中,找出突破口。
新世紀的黃金:稀土
首先我們要介紹今天的主角:稀土。
稀土元素是 17 種稀有金屬元素的總稱,
其中大多是我們平常鮮少聽到的元素,
就是看到字我們只會有邊讀邊沒邊讀中間的那種。
以前這些元素沒什麼用,
但現在這些叫不出名字的元素在高科技產業裡舉足輕重,
例如鉍是半導體裡頭很重要的電阻材料,
而鋰、鈷、鎳則是電動車電池的重要原料;
另外,釹、鐠、鏑及鋱則被用來製作成特殊磁鐵,廣泛用在綠能轉換上。
(你看,是不是都唸不出他們的名字?)
總之稀土們因為有著各種特性(高活性、易氧化、耐高溫等等),
可以做到其他一般金屬做不到的事,
特別適用於現代各種高階科技應用。
被稱為稀土,表示他們很稀有囉?
No no,其實稀土在地殼裡的含量並不少,
甚至有些還比部份貴金屬(例如金、銀、鉑)還要多!
那為什麼還叫稀土呢?
主要是因為他們分散得太廣了,
很難像其他貴金屬一樣形成一個完整的礦區,開採相當困難;
更重要的是,
將稀土從地表中分離冶煉出來的這個過程非常複雜,
而且需要大量的化學藥劑,造成嚴重環境汙染。
這就是為什麼有人說太陽能雖然是可再生能源,
但製作太陽能設備的過程中很高汙染,就是在指這個。
因為開採困難,加上冶煉過程造成環境汙染,
所以過往西方國家不太愛發展稀土產業,
而這,就是我們要留意的第一個重點:中國把持了稀土的起頭。
過去有很長一段時間,
西方其實不太在意讓中國當稀土出口的「第一把手」,
反正這種高汙染產業就讓中國來做,
不要汙染到我家就好。
結果就是中國從 90 年代開始,
憑藉著低工資、低環保標準、低冶煉成本,
再加上幾乎是以「白菜價」傾銷式出口,
打垮了當時歐美的稀土大廠,最終在 2000 年左右稱霸。
壟斷買與賣
中國的稀土霸主之路
中國另外還用了很多方法,持續拉大他們在稀土的領先地位。
剛剛說的低價傾銷讓企業倒閉是第一招,
接著中國又在 2010 到 2015 年間減少出口配額,
導致稀土大漲價;
當時美國受不了了,決定投入本土的稀土生產,
結果中國又突然取消出口配額,
重新低價傾銷稀土,再一次打垮美國企業。
中國就用這種我又跳進來了我又跳出去了打我阿笨蛋的招式,
讓世界各國剛出頭的稀土產業甫萌芽就被折枝。
另外還有一個大招:買。
我們要先釐清一個重點,
稀土並不只存在於中國而已。
在 2020 年世界稀土礦藏總儲量 120 萬噸中:
中國有 44 萬噸,
印度有 6.9 萬噸,
澳洲有 4.1 萬噸,
美國有 1.5 萬噸,
另外南非北部有鉑和釩,民主剛果則擁有鈷礦;
反正就是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的稀土,
大家各憑本事,誰開採誰賺錢。
但問題來了,
先進國家礙於環保法規高標準,無法開採;
而開發中國家則因為沒有錢,無法引進開採技術和設備。
這時候中國又變聰明了,
它索性成為全球最大稀土礦買家,
甚至還跑去把開發中國家的礦廠都買下來;
沒有錢開採的,中國出錢出力幫忙開發,
反正開採過程中這些非洲國家樂得拿油水,
這些稀土就讓中國拿走沒關係。
這一點我們在非洲和緬甸都看得一清二楚,
中國的洛陽鉬業在 2016 年以 26.5 億美元買下民主剛果的一座礦山,
就是為了掌握民主剛果佔全球總產量的 70% 的鈷;
中國也從緬甸進口大量的重稀土礦石,
進口的量簡直就跟中國本土產的一樣多。
就這樣,中國不僅是儲量第一,
也變成採購量第一,產量第一,
最後堆疊成我們看到的「銷售量第一」。
截至 2020 年,
中國已經掌控全球 54% 的稀土開採能力和 85% 的稀土精煉能力;
在稀土技術專利數量上,中國擁有數量遠超過美國和世界其他國家的總和。
回頭看看歐美,
美國 80% 以上的稀土都是從中國進口的,
歐盟這個數字更是高達 95% ,
瞧瞧這驚人的依賴性。
越不在意,越是得利
這邊也要稍微提到「衝突礦產」。
我們聽過血鑽石(又稱衝突鑽石),
但你有聽過衝突礦產嗎?
你剛剛看下來,心裡有沒有疑惑,
如果花錢就可以買到民主剛果和緬甸的礦場,
那為什麼歐美國家不買?
為什麼最後都是由中國買走,難道中國出更多錢?
因為啊,許多稀土礦都在政局不穩定的國家,
他們常常發生內亂、腐敗,國內本身也缺乏民主,
而在這樣的國家裡,重要資源往往掌握在軍閥或獨裁者手中,
所以如果你要買這些稀土礦,
你就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和反派做生意。
又一次地,這跟開採的環保困境一樣,
歐美國家幹不出這種違反人權價值的事,
中國則可整碗捧走,人權掰掰。
就這樣,
中國憑藉著低成本、低環保、低人權標準,
再用全國之力集中發展,
最終用 30 年的時間集成稀土航空母艦。
過去這艘航母不太起眼,
但現在情況大不相同了;
俄烏戰爭後,歐洲國家加速能源轉型,
希望可以擺脫對俄羅斯天然氣和石油的依賴,
可驀然回首才驚覺,
原來綠能需要的原料通通都在中國手裡了。
糟糕了。
怎麼辦?
新世紀的重要資產就這樣給中國壟斷嗎?
難道沒有挽回的餘地,就這樣讓中國掐著脖子?
別緊張,
明天,我們繼續往下思考。
讓我們一一探究這些當初讓中國上位的優勢,
如何在轉眼間成了中國的阻礙?
而歐美國家又該如何趁勢,
擺脫對中國稀土的依賴呢?
國際觀察曆集資倒數兩週
輸入折扣碼【印花樂】,現折 80 元,直接省運費。
還沒買的趕快去買,不要錯過好東西!
參考資料
稀土:澳大利亞能否挑戰中國的市場統治地位- BBC News 中文
欧洲绿色能源对中国有多依赖? | 经济纵横| DW | 17.05.2022
德國之聲》幾乎都遭中國壟斷!歐洲高度依賴原物料進口,會有什麼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