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是俄烏戰爭開打滿六個月,
這麼巧,同時間也是烏克蘭獨立日。
我知道大家看戰爭新聞已經看到疲乏了,
但我還是得講,而且要一直講,
因為已經有上萬人死亡,
有三分之一的烏克蘭人被迫離開家園,
如果我們再也不關注了,那這些烏克蘭人怎麼辦?
今天就讓我們回顧這六個月來發生的一切,
並試著想像,這場戰爭接下來會往哪發展。
平均每天有160人死於戰場
根據中央社報導,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公署(OHCHR)公布統計數字:
開戰以來已有 5,587 位平民死亡, 7,890 位平民受傷,
而且估計真實數字肯定會比這個高,因為還有些地方尚未收復,無法證實;
士兵方面,烏克蘭總司令說,
目前約有 9,000 名烏克蘭軍事人員喪生;
光是烏克蘭這一邊,總共就有超過 14,000 人死亡,
平均每天有 77 人死亡,
也就是每小時有 3.2 人死亡。
俄羅斯沒有公布任何數字,
但美國情報單位估計,俄軍應該也折損了 15,000 名士兵,
所以這場戰爭,有將近三萬人死亡。
三分之一烏克蘭人被迫離開家園
聯合國難民署(UN Refugee Agency)說,
烏克蘭目前已經有將近三分之一人口、約 1,300 萬 人逃離家園,
大部分人移動到波蘭(接納 130 萬)、德國(96 萬)、捷克(40 萬),
但更多的是移動到俄羅斯(230 萬);
這表示,還是有烏克蘭人是想要回歸俄羅斯的,
又或是他有家人在俄羅斯,他只剩那裡可以去了。

烏克蘭經濟萎縮45%
全球經濟成長率也跟著腰斬
戰爭爆發,烏克蘭所有產業停擺,
港口無法進出,貿易受阻。
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IMF)估計,
烏克蘭今年的經濟將會萎縮 45%,將近一半;
除此之外,烏克蘭有大量建築物損毀,
道路也是滿目瘡痍,各種公共設施無法繼續使用。
烏克蘭總理估計,
戰後重建成本大約需 7,500 億美元,
大概是台灣 10 年的國家預算。
至於俄羅斯,IMF和世界銀行沒有正確的官方數據,
我們只能從俄羅斯央行的數據著手。
目前看來,俄羅斯經濟將會萎縮 4% 到 6%。
看起來過分地少對嗎?
因為俄羅斯受惠於全球能源價格飆升,
一來是單價高了,利潤空間較大,
二來是中國和印度成為大買家,
所以全球的經濟制裁並沒有在短期內重傷俄羅斯,
只是讓它進入常見的經濟衰退期而已。
另外要看的是全球經濟狀況。
是的,戰爭不是只傷害到打仗的兩方而已,
而是全球都受害。
IMF預測,因為戰爭爆發,
全球的經濟成長率將從去年的 6.1% 腰斬到今年只剩 3.2%,
而且只要戰爭不停歇,
這個數字將會指數型成長,
因為各國制裁俄羅斯越久,後遺症會越顯著;
包括歐洲各國現在飽受電價和天然氣價格飆升的狀況,
進入冬天將會出現所謂的「危機點」,
當寒冬降臨,歐洲各國因為沒有天然氣供暖而感到痛苦時,
到底要不要繼續掏錢幫助烏克蘭,將會是他們天人交戰的抉擇。
戰爭走向:痛苦且麻痺的持久戰
今年冬天將會是第一個抉擇點
俄羅斯原本以為可以快速佔領整個烏克蘭,
並搭配它準備好的傀儡政權,一舉推翻澤倫斯基,
把烏克蘭打造成自己的衛星國,
但這一切美好算盤都被烏克蘭的奮勇抵抗打亂了。
當然這也要怪俄羅斯自己,
士兵裝備不良,設備維護不善,且錯估佔領烏克蘭所需的人力,
這些通通都是普丁沒能達成目標的原因。
接下來,俄羅斯不得不走向緩慢的持久戰。
它的確有大量人口和經濟可供調動沒錯,
但如果大規模徵兵,反而會造成國內政權不穩,
所以我們可以想像普丁在地面部隊的調度上不會有太大動作。
俄羅斯還有另外一個隱憂。
他們在戰爭初期精銳盡出,把好的武器都用上了,
結果士兵死的死,逃的逃,
這些精良的坦克、武器不是用光了,就是落在烏克蘭境內;
而受限於現在西方各國的經濟制裁,
俄羅斯很難在短時間內快速製造出先進武器,
這使得他們得求助於舊的炸彈、飛彈和大砲庫存。
那烏克蘭呢?
我們上週有提到,烏克蘭需要西方更多的支援。
只要西方源源不絕地提供武器和彈藥,
這場持久戰總有一天會出現黃金交叉;
但同樣地,如果西方不願意再幫助烏克蘭,
烏克蘭就會快速落入俄羅斯手中。
這個局勢在今年冬天會有第一個驗證點。
歐洲各國執政黨的民調已經快速滑落了,
人民不見得會理解油電雙漲是因為國際局勢,
人們只會覺得是執政黨做得不好,把怨念都放到執政黨身上,
那各國領袖有沒有可能因為擔心被彈劾、選不上,
進而縮手不再幫助烏克蘭呢?
或許在一些搖擺不定的國家,我們將會看到這個現象發生。
不過好消息是,美國這幾天才宣布,
將提供烏克蘭 30 億美元的額外軍事援助,以應對未來數年的戰鬥,
而德國也宣布提供價值約五億歐元的額外武器給烏克蘭,
所以至少短期內看來,大家還是很有義氣的。
最後,我們也有可能看到北約或歐盟的分歧越來越嚴重。
現在歐洲分兩派,
一派是積極幫助烏克蘭的波蘭、波羅的海與北歐國家,
一派是鴿派,消極應對俄羅斯的法、德、義;
這兩邊都是歐盟和北約成員國,
在積極和消極之間,就看這兩派如何取得共識。
戰爭還沒結束,烏克蘭人民仍需要我們的關心和幫助,
反過來說,我們的生活也將會持續受到戰爭影響,
所以只有持續關注戰事發展,
才有辦法確保自己對周遭事物的掌握度是高的。
讓我們持續為烏克蘭人發聲吧!
—我是觀察曆線—
國際觀察曆進入第二波銷售,
接下來我將陸續公布新消息喔!
還沒下單的要把握機會了。

參考資料
俄烏開戰6個月 各方所付出代價一次看| 國際 | 中央社 CNA
俄烏戰爭將滿半年 澤倫斯基示警、美籲僑民撤離| 國際 | 中央社 CNA
我住在比利時,大兒子的班上就有因為戰爭而逃來比利時的烏克蘭籍新同學,先生也有烏克蘭同事。烏克蘭同事時常和先生說”台灣也要小心”。戰爭雖然離台灣很遠,雖然死傷人數到新聞上都只剩數字,但是這是別人的真實人生。如果台灣停止關心遙遠的歐洲戰事,我們又怎麼能希望歐洲大國也關心被中國侵害的台灣呢? 謝謝敏迪堅持關注,並把消息帶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