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恭喜你我都熬到禮拜五了!
我們一起開開心心把今天努力完,
明後天就可以努力玩了,讚讚!
這禮拜其實有一些新聞,
包含最近歐洲熱浪超瘋,荷蘭的路面都變形,英國機場也融化,
然後義大利總理德拉吉請辭了,我豪悲傷,
還有歐洲議會訪台、美國眾議院議長要不要訪台等等;
這些新聞都有啦,
只是我想把中東這個區塊講完。
這是我最近默默在做的一個調整,
比起點對點的閱讀,
我更想帶著你一起完整認識一個區域,
了解區域內的互動、交集,甚至是互相牽制;
這其實是我從今年國際觀察曆的撰寫過程中領悟到的,
前陣子我們默默走過北約週、拉丁美洲週,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將中東週做個完美ending,
以後你就可以跟別人暢談你對中東局勢的見解了。
而且前兩天我們都從美國視角出發,
中東週的最後一天,我們改從中東國家的角度看出去,
景色會很不一樣。
誰是波斯灣國家
這次拜登去沙烏地阿拉伯不是只有見王儲薩爾曼,
而是和整個波斯灣合作理事會(GCC)+3領袖見面。
這是什麼組織呢?
波斯灣合作理事會是由六個波斯灣阿拉伯國家組成,分別為
沙烏地阿拉伯、
科威特、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阿曼、
卡達和巴林,
總共6個國家,
他們都是因為圍繞波斯灣而得名。

需特別留意的是,伊朗雖然也在波斯灣旁,
但因為它不是阿拉伯國家(伊朗說的是波斯語,而非阿拉伯語),
所以不在其列。
(這次會議另外再加上埃及、伊拉克和約旦,總共9個國家。)
這些國家還有另外一個共通點:他們都是能源出口國。
沙烏地阿拉伯和阿聯我們介紹過了,簡直是石油大亨來著;
卡達擁有全球第三大天然氣儲量;
另外不要小看只有一個宜蘭南澳鄉大小的巴林,
它可是最早開發石油的波斯灣國家。
既然他們都是能源出口國,
在俄烏戰爭爆發後,他們也都同時受惠於石油漲價,
幾乎每個國家的財政數字都因為能源價格飆漲變得漂漂亮亮,
所以我們得到一個小前提:
比起過去他們需要美國,
現在是美國比較需要他們。
從代理人戰爭
變成權力平等的裡應外合
美國需要他們,不只是能源供應安全,
更是為了整個中東局勢的安穩。
以前我們都聽過代理人戰爭,
意思就是美國扶持當地的國家或武裝部隊,
對抗美國不喜歡的勢力,
例如美國在敘利亞內戰支援反政府軍和庫德族,對抗敘利亞政府阿薩德。
(當然俄羅斯和伊朗也有代理人,例如真主黨就是伊朗在黎巴嫩的代理人。)
代理人戰爭會有一種「上對下」的關係,
好像大國是發號施令的人,而那些當地勢力則是聽話的小老弟;
但現在權力的天秤有點回到中間了,
我們都知道,美國從阿富汗撤軍,
其實美國在敘利亞的軍隊也稍微撤走一些了。
為什麼美國要這麼做?
因為從川普時期開始,他們決定把心力放在印太,要圍堵中國,
結果一撤出,糟糕,中國和俄羅斯立刻進來插旗。
美國意識到這樣母湯,趕緊回頭跟當地勢力重修舊好,
可是不能走老路啊,不能再把美軍放過來這裡了。
於是就變成,美國邀請中東各國一起協防伊朗,
同時間把以色列當作美國在中東的槓桿支點。
這就是為什麼我昨天說,
拜登其中一個目標就是擴大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的外交。
這些中東國家能做的不只有協防伊朗。
如同我剛剛說的,這六國其實能力越來越強了,
他們可以透過各種方式防止中國進入這塊區域,
例如沙烏地阿拉伯可以用它賺到的大把鈔票投資其他波斯灣國家,
甚至是贊助更遠的南亞、中亞國家的基礎建設,
這樣一來,中國的一帶一路就會相形失色。
然後波斯灣六國的財力團結起來,
還可以幫助到正在挨餓的蘇丹、尼加拉瓜、葉門、民主剛果等貧窮國家,
這樣等於是幫助美國維持世界局勢的穩定,
而他們自己也可以提升國際地位,不再只是中東聽命行事的一顆棋子。
不再以美國利益為目標的話
中東國家會怎麼做決策呢
我剛剛講的好像都還是符合美國利益,
回頭來看看,對這些國家來說,他們追求的是什麼?
遏止伊朗繼續發展核武是沙烏地阿拉伯的最重要目標,
而其他小國則是希望阿拉伯半島至少要維持和平,
所以像阿曼、卡達就還是跟伊朗保持良好關係,促進對話。
以前是美國在施壓,要他們不要跟伊朗太好,
但現在情勢變了,
美國從老大哥變成「合作夥伴」了,
這些「傳統的敵人」也開始轉換對彼此的態度,
像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就已經開始進行部長級的對談。
總之美國抽身後,
整個中東進入一個新的局面,
原本上對下的勢力現在平行了,
原本看不順眼的現在也開始對話了。
最後我們要來看看俄烏戰爭對中東局勢的影響。
還記不記得我們在戰爭最一開始時,
講過聯合國投票譴責俄羅斯的事?
當時有許多中東國家都沒有投下支持。
為什麼?
這還是要回到伊朗。
因為如果沒了俄羅斯,伊朗將會更大聲。
怎麼說呢?
就舉敘利亞為例好了。
敘利亞內戰當中,只有俄羅斯和伊朗支持阿薩德政府,
如果普丁把在敘利亞內戰的俄軍派去支援俄烏戰場,
那麼少了俄羅斯當靠山的阿薩德政權將會更加依賴伊朗,
所以中東國家不會希望俄羅斯失勢,
那代表著他們會少了一股重要勢力壓制伊朗的氣焰。
回到那句話,
現在是美國比較需要中東國家,
不是中東國家比較需要美國。
當然,美國願意來幫忙更好,
只是這些波斯灣國家已經在未雨綢繆,
如果美國真的把重心都放在印太對抗中國,
他們該如何靠自己的力量(甚至是靠俄羅斯),
達成自己想要的目的。
而這也是美國未來幾年的大戰略,
就是不再自己動手,改為和當地勢力合作,
但這就要看美國的誠意了。
現在看起來,美國放在西亞的心力,
遠不及它在印太地區的龐大布局;
不過至少拜登這趟中東行,給了中東國家很大的面子,
現在回頭看那個碰拳,說不定也沒那麼虧了?
—我是問卷線—
填寫國際觀察曆問卷,第一時間接收開賣通知。
最後面的留言我都會看,我也會從裡頭整理出一些Q&A,
有什麼想問的都可以留言告訴我喔!

參考資料
US ‘will not walk away’ from Middle East: Biden at Saudi summit
Analysis: Biden to clarify his ‘pragmatic’ Middle East policy | Politics News | Al Jazeera
Biden Has a Lot to Gain in Saudi Arabia
Jordan looks to benefit from regional projects at Biden’s Riyadh summit – The Jerusalem Post
Five takeaways from President Biden’s first trip to Middle East | Joe Biden News | Al Jazeera
Biden’s Middle East Policy Contradicts His China Policy – The Diplomat
Was Biden’s Middle East trip worth it? – The Washington Post
建議下載敏迪選讀專屬App,每天收到第一手新聞
Android:http://bit.ly/2RXh6RS
這裡可以找到敏迪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mindiworldnews/
Telegram:https://t.me/mindiworldnews
Podcast頻道
iTunes https://apple.co/2OIvZYb Spotify https://spoti.fi/2yGqTRa
如果你喜歡我每天早晨寫給你的文字,歡迎用每個月 59 元支持我
敏迪選讀訂閱(嘖嘖):http://bit.ly/2Ic2t7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