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投

11/22 公投特輯二《重啟核四》:你願意承擔多少風險?

11/22 公投特輯二《重啟核四》:你願意承擔多少風險?

早安啊!今天禮拜一,我要給你很多活力才行。

因為我們要來聊核四囉~~(484瑟瑟發抖)

另外先預告一下,明天早上我的新聞會請假一天,

明早沒看到我發訊息不用太緊張,因為可能會有其他驚喜唷。


今天是公投特輯第二篇,我們來聊聊核四。

不得不說,這題的難度真的高,有夠高,三四樓那麼高。

畢竟核能是個極度專業的科學領域,

我們團隊只能從正反兩方提供的資料下判斷,再佐以第三方資料交叉比對。

偏偏這次正反兩方都對彼此的資料提出質疑,

如果要驗證資料正確性,就必須要有第三方專業機構進行深度調查,而我們做不到這件事。

所以這一次,我們只能盡量將雙方的說法都呈現出來,

至於你要選擇相信哪一方?

我的回答跟上次一樣,我沒有要說服你,

你可以看完所有資料再下決定。




這次核四還有個新的思考方法。

上次萊豬我們是循著一個脈絡往下,打破沙鍋問到底。

但這次我會先把核四議題分成三個小題,

分別是「安全性」「重啟效益」「核廢料」

每一題就像一組紅綠燈,

通過就給綠燈,不通過就給紅燈,

找不到答案,那就給一個存疑的黃燈。

這篇的最後,我一樣會給你我的答案,

你可以自行選擇,你是像我一樣三顆綠燈才通過,

還是經過判斷,你願意給出一顆黃燈/紅燈的彈性空間,讓核四運轉。

準備好了沒?

我們開始吧!




公告案次:17

領銜人:黃士修

公投題目:您是否同意核四啟封商轉發電?




第一顆燈:安全性

第一個問題永遠是安全性。

沒有安全性,那後面的重啟效益和核廢料可能都不用談了。

我們要先釐清一件事,

核能安全,不代表在台灣的核電廠安全。

核電廠在台灣夠安全,不代表核四安全。

所以我們接下來將會逐一檢視每個層級,

真的都通了,再給出綠燈。




首先我們先看看核電廠安不安全。

人們對於核電感到擔憂,

很大原因就是我們看見車諾比核災福島核災

莫急莫慌莫害怕,我們先來看看這兩個核災是怎麼發生的。



車諾比核災

1986年,發生位置是當時的蘇聯,但現在被劃分在烏克蘭的車諾比。

當時蘇聯製的核電廠,和現今的核電廠設計不同,

沒有安全措施,緩速劑選用的是石墨。(後來才發現不能用石墨,會爆炸)
而且當時蘇聯正在進行實驗,

當下實驗人員採取了一些決定,一步錯步步錯,

最終導致核電廠爆炸。




車諾比的核災有可能發生在台灣身上嗎?

幾乎不可能

最關鍵的原因,在於核電廠設計不同。

車諾比事故的核電廠,是前蘇聯時代特有的RBMK型反應爐。

它是使用石墨當作緩衝材,調整核反應爐的速率,這是它的致命缺點。

現在台灣的核電廠不是這種的,裡面沒有石墨,

而且反應爐外都會有圍阻體,就算反應爐內部出事了,也不至於造成嚴重的輻射外洩。




另外的原因是當時他們進行的是實驗,不是正常發電程序。

台灣的核電廠都有正規發電程序要走,

經過層層把關下,不太可能像車諾比一樣發生一連串的人為判斷疏失。




福島核災

我們最熟悉的就是福島了吧,畢竟不過是10年前的事而已QQ。

然而,我們都以為福島核電廠是地震震壞的,其實不然。

2011年,日本發生311大地震。

地震當下,附近的四座核電廠共11個機組通通都有依照安全設計自動關閉

而且他們也都備有緊急發電機,負責冷卻反應爐的水泵也都順利運作

所以其實,

福島核電廠是有撐過地震的




那為什麼還是發生爆炸呢?

海嘯

我們都知道福島在地震後迎來非常驚人的海嘯。

海嘯淹過來之後,造成福島第一核電廠整個大停電,是連備用電力都沒了的那種

導致冷卻水泵停止運作,沒有辦法持續冷卻機組,

最終才引發了我們看到的氫氣爆炸。


所以,福島核災其實是海嘯造成的,不是地震




海嘯我要知道,她服了什麼藥~

在福島核災之後,大家發現,什麼,我不只要防地震,我還得防海嘯啊?!

所以各座靠海的核電廠開始進行加強。

我們的核二廠就是其中一個。

當時核二廠趕緊進行七道加強措施,

包含緊急海水泵室保護、增設海嘯牆、新增斷然處置措施等等。

反正就是福島發生什麼問題,我就補哪裡。

所以現在來說,我們的核電廠應該足以防海嘯了,也就不會重蹈福島的覆轍。




如果我們以過去的核災來看,現在應該都可以避免。

但是天災何其多,防呆防震防海嘯之後,恐怕還有不同的風險存在。

例如會不會有更大的地震?有更高的海嘯?

或是一顆隕石碎片突然飛過來打個正著?

等等,核電廠有防飛彈嗎?

這些天災人禍現在看起來很荒謬,但不代表以後不會發生。

別忘了,當時可沒人想過核電廠需要防海嘯喔。

但我們仍得先認識過去,才不會將我們的恐懼放錯地方了。




核災真的會讓人死亡嗎

接著我們要往下問一個問題,

如果核災發生,後果真的不堪設想嗎?

大家對於核災的第一個擔憂就是輻射線,

好像在爆炸後就會有個無形的輻射以光速四散到方圓百里,

然後所有活著的人事物都會沾染輻射,最後中毒致死。

我們來仔細看看核災到底會如何影響人體健康。

依照車諾比的經驗,放射線會造成18歲以下未成年的甲狀腺癌機率增加。

所以福島就針對311當時在福島縣的未成年人進行普篩。

2019年健康委員會就目前普篩結果認為,

甲狀腺癌的發生機率和暴露到多少輻射劑量是沒有關係的,

所以不能說福島縣民的甲狀腺癌是因為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的輻射劑量所導致。

甚至連WHO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的專家都呼籲,

別再普篩了,普篩反而讓一些輕症者困擾,

應該是針對甲狀腺癌的高風險族群再做長期追蹤檢驗就好。




所以目前尚無機構可以斷言,真的有許多人因為輻射死掉




但這不代表核災沒有帶來死亡

在緊急疏散的過程中,大量消防單位和醫護人員被派到指定場域,

導致救難團隊在第一時間沒有到一間當地醫院協助撤離患者,最終有44人死在避難的路上。

另外也因為有許多年長者因為第一次離開家鄉,回家之路遙遙無期,因此失去人生目標。

可以說,心理壓力也是核災的副作用之一

如果把場景拉回台灣,

目前北部有核二和核四(核一退役了),

萬一發生事情,影響的是整個大台北地區將近600萬人

遠遠大於福島當時疏散的20萬人

這時候你很難跟這600萬人說 :

「大家不用擔心,輻射不會真的殺死人,大家待在家裡就好。」

你覺得大家會聽嗎?




人們對於核災的恐懼將會造成數百萬人大規模遷徙

到時候造成的傷亡恐怕會遠大於真正受到輻射汙染的人數。



講完「核電廠到底安不安全」,

我們終於可以來看看,這次的主角核四,到底安不安全。




當初安檢到底有沒有過

我們第一個要問的問題是,核四的安檢到底有沒有過?



先介紹核四的歷史:

1999年,台電開始在貢寮建造核四,又稱龍門核能電廠。

2000年,阿扁總統短暫停工。

2001年,復工。

2011年,日本發生福島核災,台灣反核浪潮興起,許多人覺得,如果沒有辦法確認核四的安全性,要怎麼談商轉。

2014年,時任行政院長江宜樺宣布封存核四,

因為建築物本身不會馬上拆,所以會先把安檢做完,

但安檢結束後不會啟用,就是原封不動的放著這樣。

燃料棒陸續送回美國,到今年3月才全數清完。




2014年江宜樺宣布封存時,經濟部和台電他們自己做了核四的安檢報告。

行政院的原子能源委員會說,

那是他們的自主強化機制,很棒棒沒錯,原能會樂見其成,

但它們還是會嚴格審查報告。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

台電是廠商,原能會則是監查單位。

今天廠商主動做安檢,

監查機構說,你們這樣很好,但一切還是以我這邊的檢查為主。

所以上週公投辯論會上黃士修說許永輝有簽名的,

其實是台電自主做的試運轉報告,不是原能會的最終報告,這我們要先釐清。




那原能會的檢查結果到底為何呢?

原能會額外檢查出來,有155份通過,但有32份不通過。

正方的說法是,不通過不是因為不安全,而是當時封存了,也和廠商解約,無法審。

所以核四到底有沒有過安檢,這題其實是無解的。

以結果論來說就是沒有完全通過

但是以過程來說,有點像非戰之罪,是因為被動原因才沒有通過




那你說,現在我們重新來驗驗看那32項呢?

這有點尷尬,反方說,有些廠商都解散了,零件也停產了,

已經無法針對過去那32項進行試運轉。

但正方認為這不構成理由,應該都還是可以有辦法解決技術困難的。

甚至可以把通過的那155份也一起拿來檢查,正方有信心可處理。

至於怎麼解決,只能等雙方提出相對應的報告了。




聽說核四旁有個新斷層?

核四的安全性,另一個討論焦點就是斷層啦。

2013年經濟部派了一個小組去研究核四廠的地質構造O不OK。

有兩項重點,

第一,隔壁的龜山島火山噴發怎辦?

第二,有個S斷層通過核四,這斷層會動嗎?




先看龜山島這個,這很好解決。

龜山島的火山hen迷你,

如果噴發了,應該也只是小型岩漿,不會影響到核四,所以OK的。

但是第二個就複雜了。

經過台電採樣,這個S斷層已經有4萬多年沒有動過了。

根據核能法規,S斷層應該屬於「非活動斷層」,

所以「理論上」應該不用擔心。

但是有學者說,4萬多年沒動過,不代表接下來一萬年不會動。

我們子子孫孫都要在地球活hen久的,不能僥倖。

然後也有學者發現,

核四外海有長度90公里的活動斷層。

這些斷層分層很多段,一路從F1到F8。

他們認為,當真正發生地震時,

這些斷層很有可能牽一髮而動全身,通通連在一起。

所以雖然我們最上面說過,核四在福島事件之後有加強耐震了。

但萬一這些斷層真的一起動了,就有可能會超過核四的現在耐震標準。

不過目前核四建物的抗震係數是0.66g,

一般建築物的抗震係數只要0.33g,核四已經多了一倍,

而且7級強震大概是0.4g左右,若真的來一個會把核四震垮的地震,那全台灣應該都有危險。




所以這題又該怎麼辦呢?

就看你願意接受多少風險。

如果你認為可以忽略這些幾萬分之一的天災風險,那你可以給綠燈。

如果你天生就是個風險趨避者,認為不怕一萬只怕萬一,那你就給紅燈。




第二顆燈:重啟效益

天啊我光第一題就講辣麼久,希望你還在。

不用擔心,接下來兩題會快許多。

(因為沒什麼好寫的,欸)




好,就算核四安全,萬一重啟效益不高,我們還要砸錢做嗎?

這就是目前正反兩方最沒有交集的地方。

反方說,核四不能重啟,

因為重啟要花再花800億重新招商、買材料。

而且核四執照撤銷了、廠商解散了、燃料棒也運回美國了,

重啟的話還要7+N年,那個N就是環評所需時間,不知何年何月。




而且重啟了,能不能運轉還不知道唷。

我們剛剛前面說的安檢還是得再做一遍,如果原能會說no no,

那抱歉了,新買的料、新找的廠商可能會再次說掰掰。

而這正好是正方的施力之處。

正方說,必須要重啟,才能去看核四到底安不安全,

你不能連開都沒開,就說他不安全,這樣不公平。

所以核四廠成了薛丁格的貓,

正方認為必須要打開它,才能知道真相。




至於重啟是否真的要那麼曠日廢時?

正方認為根本不需要。

他們引用清大原子科學技術發展中心主任葉宗洸教授的說法,

最快五年就可以讓核四的兩部機組開始發電。

而且大概只要500億就可以搞定。

他們另外也找到前核四廠長王伯輝,

廠長說他當初都有好好封存,而且不存在「買不到料」的問題,

所以重啟核四不會那麼久啦。




那到底要聽誰的呢?

痾,還真的不曉得。

這就像編預算,沒有真正開工下去做,不會知道最後總共花多少。

所以這一顆燈真的就是看你相信哪一方比較專業了。

(美國有封存又重啟的經驗,但這裡就不多講了,我之後補充在網站裡,想拿美國當判斷標準的可以去參考看看)




第三顆燈:核廢料

你看,我就說第二顆燈很快吧。

我們已經來到最後一段了,你可以的。

看完,你就可以成為核電小老師了(跟鄰居阿伯比的話)。




我們過去一直聽抗議民眾說:

「核廢料要遷出蘭嶼!」

「雙北首長都不要核廢料!」

「要不然放你家?」



來來來,我們先認識一下核廢料。

核廢料有分高階低階

高階就是用過的燃料棒,燒燙燙那種,整根都輻射那種。

低階就是指受到輻射污染過的東西,例如核電廠的員工制服、工具、拋棄式用品那種。

低階的比較好處理,但也是要放置個百年以上。

之前吵著不要放蘭嶼的,就是低階核廢料。

連低階都要放百年,那高階要放多久我就問?

答案是,十萬年。




如果這份愛要有期限,我希望先有地方放

你沒看錯,十萬年。

十萬年是什麼概念?

就是如果你代代薪火相傳的話,

活到那時候的人將會是你第3,000代傳人。

用過燃料棒的放射性要經過十萬年,才會衰變到等同天然鈾礦的程度。

所以如果不好好處理,那真的就是「棒留子孫」了。(怎麼怪怪的)




但要注意,燃料棒不是一拿出來就要原地放十萬年。

它會先移到燃料池當中降溫,放個10年,進行濕式儲存

接著再從燃料池拿出來,在乾式儲存放個40年,又稱「中期儲存」。

最後才去找一個無人熟識,青份的所在,

把燃料棒放進去,下次見面就十萬年後。




那台灣現在找到那個十萬年的地方了嗎? 

當然還沒,

我們甚至連中期儲存都還沒搞定呢!

我們說雙北首長不願意定案,指的就是這個中儲地點。

目前核一二三廠的中儲都只是先放在原廠址內,

但雙北市長對核廢料的處置都頗有微詞。

連中儲都找不到地方了,哪還用討論最終儲存十萬年的地點呢?




你也不要怪雙北首長,你拿去問全台灣首長應該都無解。

因為現在全世界,只有一個國家找到地方,而且開工了。

北歐國家芬蘭挑了一個遠離塵囂的小鎮,鎮上只有9,000人。

除了人煙稀少,最重要的是它的地質條件很符合。

那塊地方的岩層,已經很久沒有動過了。

多久?

18億年。

傻眼,台灣光4萬多年就說很久沒動,

人家芬蘭那塊地維持了18億年?!

寫到這裡,我現在已經對時間毫無概念了lol。




還有一件事,就是芬蘭從找地到開始蓋,經歷了40年

他們1983年就決定要自行處置核廢料,

結果花了整整17年都在找尋合適地點。

2000年,市議會總算通過設置方案,挑好地點了。

還沒完!

地點選好後,投標的公司Posiva開始規劃設置辦法,又花了十幾年。

一直到2015年,Posiva才獲得建築執照。

現在這個最終處置場還在蓋,預計要到2024年才會正式啟用。

天啊,人家選廠地就選了17年研究再花14年蓋廠再花9年

核廢料就是這樣一件需要好好審視、長遠規劃的人生大事啊!




還有一點要特別注意。

Podiva放置燃料棒的技術,是來自瑞典公司SKB。

目前瑞典也還沒有開始蓋最終處置場,去年10月才剛通過地方議會拍板同意而已。

所以芬蘭的這個最終儲放廠已經確定是萬無一失的嗎?

沒人能驗證,也沒人能保證。

畢竟它是全球的第一,卻也是目前唯一。




講完芬蘭的例子,你認為台灣找的到這樣的地方嗎?

以地質條件來看,台灣要自己處置燃料棒,必須要挖很深很深很深很深,所以執行面來說應該沒辦法。

那有可能放到國外嗎?

現在全球就只有芬蘭有場地,你覺得它會讓我們放嗎?

這題如何給燈,我們留到最後一起講吧。




結論:你心裏有幾顆綠燈?

天啊恭喜你看完6,000字。

沒事了沒事了,都結束了,我們要下結論了。

我們複習一下。

安全性:你有多害怕天災?

重啟效益:你相信誰的說法?

核廢料:你認為台灣處理的了燃料棒嗎?

這三題都不好解,不是你的問題,是真的太困難。

畢竟核能本來就是專業問題,

既然人民決定用公投解決分歧,

我們身為有投票權的公民,能做的就是盡可能去釐清恐懼、謹慎分析。

至於剩下的選擇,就回歸各自價值觀,由你決定。




好的,來公布我的答案了。

安全性:黃燈,我相信核四耐震,但我擔心天有不測風雲,所以不敢給綠燈。

重啟效應:綠燈,單純因為我比較樂觀,覺得現在的技術應該可以解決時間和錢的問題。

核廢料:紅燈,目前台灣就是連中儲都談不攏,等到台灣真正找到最終儲放地,到時候我才會給綠燈。

我的判斷標準是只要有一顆紅燈,就不應該重啟。

所以這題我的答案是不同意。




核能是一個非常兩難的問題。

我們可以享用核電為我們帶來立即的幫助,

但是要由幾百、幾萬年後的人們幫我們承擔可能的風險。

而那個風險到底多大?

未來還沒來,沒人能知道。

或許未來20年人類可以找到妥善儲放核廢料的地方,

或是核電廠的建築工法已經達到無堅不摧,飛彈來也炸不穿。

到那時,或許我就會給出綠燈了。




史上最長參考資料

敏迪選讀核四的資料參考來源和題問

中國工程師學會-核四廠興建經過(含各興建期間之分項工作項目、費用、進度、工程費用、賠償費、機具費、未完成項目等明確數據)

《四大公投系列一之3》重啟核四可能嗎? 台電、專家對質

有前例核電廠封存再啟成本高| 國際| 重點新聞

中國工程師學會

台電不能說的祕密:被稀釋的電|天下雜誌

蔡中岳/不要再有下一次停電,我們該做什麼?

缺電危機》台灣供電有多緊?台電坦承:情勢不妙!核能、燃煤進入退役期…供電考驗才開始

2020台灣能源情勢回顧

核四資訊公開

103年7月31日媒體報導有關「核四安檢報告及封存計畫」之說明

福島核災6年後:152位青少年確診罹癌、日重啟第5座核子反應爐-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福島・現在(三):因無知而恐懼?核災後的病變疑慮| 陳威志| 鳴人堂

災難衝擊評估報告:臺灣如果發生福島核災等級事件必須淨空半座臺北城

核電廠疏散區人口數 台灣居第6名 | 環保 | Newtalk新聞

福島若是不疏散,死亡人數會更少?

公投說明會》「安檢報告我一份都沒簽」 台電代表許永輝:核四蓋了20多年1度電都發不出來

核四究竟有什麼問題?為什麼我們應該反對續建核四?-ESG永續台灣

龍門核電廠試運轉測試現況檢討報告

龍門電廠歷史年表

經濟部「核四地質調查安全評估報告」之原能會安全評估報告(初稿版)

核四重啟沒問題VS. 核四無法商轉

走進芬蘭核廢墳場,一探關於「十萬年」的信心和懷疑|端傳媒 Initium Media

核電一年、核廢萬年!運不出台灣…你知道「核廢料」最後都去哪了嗎? – 今周刊

不能不面對的真相—台灣的海嘯威脅- PanSci 泛科學

核四1 號機試運轉測試報告原能會審查未通過之32 項清單

Comments

  1. E

    如果只是因為核廢料處理問題要投不同意,言下之意是不是應該也要讓核一到核三立刻停止運轉?這邏輯真的不行,又不是只有核四才會有的問題
    台灣多麼仰賴核能,難不成火力發電的污染比較好?

    1. R

      應該不是這樣說吧
      核一到核三不管現在運不運轉都已經會有核廢料的問題了。
      而核四又還沒開始,當然還可以評估未來的核廢料問題。
      還是你覺得存放核廢料跟丟垃圾桶一樣,蓋好一座就可以不停在裡面丟燃料棒嗎?

    2. Barton

      核能確實有許多優點,但或許核能沒有想的那麼重要?

      目前核能佔全供電約10%。全球近200個國家,只有30+使用核能,全球發電佔比也是約10%s左右…

    3. 尛尛

      爬了敏迪幾篇文就覺得他四個不同意機率很高,但的確中間整理資料非常的認真,也很努力用中立的說法解釋,對於我這種異溫層者比較可以理解反方的想法,還是要謝謝敏迪。(雖然中間很認真,但結論很莫名,跟前一篇萊豬一樣。核廢料存放可以再做一下資料)
      但我更在乎的是關掉核二核三後用什麼發電? 用天然氣? 有興趣的人可以查一下天然氣的排放方式,他也是造成溫室效應的問題之一。另外氣媒也是從國外開船過來,如果中國對台灣非常惡劣,也不需要攻擊台灣,只要將沿海路徑封鎖讓汽船進來台灣成本提高就好,搞不好會因為汽船進不來台灣三個月沒電自己陣亡。這種大漏洞也不提,只把議題放在核四本身,但怎麼不說核四本來要解決什麼問題?
      反正就是風險,看要怎麼賭,但前提是大家對「風險」的認知要一致,不是都知道片面聽自己支持政黨說同意或不同意而已。

  2. Victor

    我猜公投的結果會過關,希望以下敘述可以讓敏迪的黃燈安心一點。
    一般大樓用的0.3g是靜態分析,地震力隨高度的成正比,這個算法簡單說就是簡單暴力,分析過度保守,結構過度設計。核電廠是用動態頻譜分析(EX. 1hz的地震波0.1g、2hz的地震波0.12g),地震力大小會找很多觀測點去測試。這個算法會比較接近實際地震發生的狀況,雖然分析看啟芳是好像比較不保守,但是法規很硬。
    所以當有人說發生0.66g地震時核電廠沒事,周遭都會垮掉? 那可不一定,兩邊計算方式不同怎麼比較。

    題外話,核電廠有沒有辦法擋飛彈我不確定,但是印象中設計條件有看到飛機撞下去都還要能保值安全停機的功能,不知道是因為911或是更早美國在二戰被飛機撞怕了。但是沒有考慮到的就真的防不了了。

    不過上述都是「設計角度」,雖然我對目前核四安全性是抱有懷疑,但是這些都是可以花錢解決的。

  3. 青點教飛飛

    想問:
    跟重啟比較,
    如果重新蓋一座新的核電廠,
    需要多少費用跟時間?

  4. YOYO

    這篇不知道讚鬼扯甚麼

    車諾比輻射感染死那麼多人,還有畸形兒,還鬼扯無機構可以斷言有許多人因為輻射死掉。

    當年核四低價搶標亂蓋,後來復工,台電自己也承認,地面上看的到的都處理了,看不到的都不知道,而且台電自己蓋自己管,都沒取得國際認證,還跟我說安全?

    地球鈾礦只夠用200年,又不是無限的資源,核能本來就是過度能源

    擁核的講核廢料體積小,卻故意忽略不講反應爐,反應爐使用有年限,而且輻射無法處理,必須拆開裝箱永久封存,這體積可大的很

    蓋核電廠非常貴,時間至少20年以上,資金龐大,利息高昂,中國蓋核電廠便宜是因為政府提供低利貸款

    這種專業的問題本來就不應該訴諸群全民,阿寫辯駁文章越寫越混亂

    1. yatechen

      車諾比跟福島核災 目前確實無證據顯示輻射造成重大長期健康影響或死亡率 或者應該說無法明顯界定因果關係 最大傷害來自核災現場處理人員 以及「疏散過程」與「恐慌」造成的傷亡
      可以參考國際原子能總署的報告: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00215212227/http://www.iaea.org/Publications/Booklets/Chernobyl/chernobyl.pdf
      雖然是英文 但可以看最前面的summary就好
      科普的話推薦「給未來總統的能源課」有簡單易懂的專章
      若有相反的證據也歡迎提出討論

  5. LIN

    我比較好奇,燃料棒1支可以用多久?也就是說1支新的燃料棒從投入開始使用到燃料用盡,可以用多久???

    1. CHIEH

      一個運轉週期是18-20個月,也就是說把燃料棒放進反應爐後啟動,就會連續運轉18-20個月,中間不會停機也不會換燃料。
      一個反應爐裡面不會只有一根燃料棒,但要放幾根燃料棒、怎麼放,在運轉前是可以調整的。

    2. Oxtam

      燃料棒一個運轉週期是18-20個月沒錯,但一束燃料棒在反應爐中可能運轉3-4個週期,也就是約5-8年的時間。

  6. 歐哈拉

    有一點經濟因素也值得台灣考慮,那就是各品牌的要求使用綠電的比例。比方說,蘋果期望在 2030 年時,內部業務、供應鏈和產品能達到碳中和的目標。台灣科技廠多數都屬於世界品牌廠的供應商,未來勢必是要符合各品牌廠的綠電要求(如果有的話)。以這個角度來看,核電是不是台灣迫切需要的發電來源,就值得多加考量…

    1. 好新鮮

      同意,可能要看綠電的定義為何。有些國家或組織的綠電定義是包含核能的,尤其考量「低碳」的話。感謝分享!

  7. 導演

    以目前的圍阻體強度來說,常規的飛彈確實是打不穿的,除非使用核子武器,而如果以受到核彈攻擊為前題的話,我想核電廠有沒有洩漏也沒有差別了吧?
    台灣目前的情況,核能已經完全是政治議題了,就像這個題目,明明應該讓專家來評估是不是要重啟,或是另外重蓋來延續使用核能,又或是不使用核能。結果如今卻是要人民來投票決定,一般人哪會懂這些?
    總之還是感謝敏迪的分享,這題目分析涉及太多專業跟無法得知的資訊,真的不好做。

  8. CH

    @E
    你自己邏輯才莫名其妙。
    1. 已經運轉的核電廠代表燃料棒已使用,不論繼續用完或者現在立即停止運作,都要找中儲,目前就是在原廠址。但中儲結束後放哪? 沒共識。
    2. 核四運轉後燃料棒的中儲點呢? 不好意思雙北都不想放原址。
    3. 所以核電廠(核1.2.3.)不僅最終儲存點在哪裡都不知道,核四連中儲在哪也黑人問號,為了不再製造更多不知如何處理的核廢料,(某群反核方)決定暫停興建核電廠(直到大家對該議題有共識為止)。
    4. 反空汙作為理由的人頂多說:為了接下來四十年好空氣,我想把核廢問題”擱置”。
    5. 但擱置不是解決,不論現在或者交給下一代解決,它終究要解決。但我就問,究竟有多少人(尤其是擁核方)認真在想怎麼解決?!

    根據上述理由給不同意哪裡有問題?! 這理由跟停止運轉目前的核電廠是有甚麼X關係?

  9.  YiMei

    敏迪真的好認真,謝謝辛苦提供資料!

  10. Rong

    整篇文章看完,感覺只看到重啟核四需要承擔風險
    但還是不知道重啟核四能帶來什麼效益?
    第二顆燈的「重啟效益」好像只討論到「重啟需要花多少錢」,沒有說重啟、甚至運轉後,會對人民生活帶來什麼轉變
    是台電電費會變便宜嗎?是火力發電廠可以關閉所以空氣變更好嗎?是什麼公共設施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務嗎?(畢竟感覺電變多了?)是台灣的競爭力會上升嗎?
    也會想知道其他國家有幾座核電廠?為什麼會需要這些數量的核電廠?在他們承擔風險的同時他們享受到好處?
    台灣有需要第四座核電廠嗎?公投效期只有兩年,蓋核電廠卻要這麼久,會不會最後公投只是白投?

    看完文章還是一堆疑問,只能說這題真的太深奧了

  11. Oxtam

    @Rong
    以這麼複雜議題而言,這篇文章確實太短了,關於綠燈的段落篇幅也是太短,其實很簡單就可以知道立場的傾向。
    重啟的效益很多,應該說太多了,我可以隨便舉幾個層面給大家思考:
    1. 南北供電不均
    目前北部人口多,用電也大但是北部大型電廠一個個走入除役,在核二除役之後整個南北供電不均的問題更嚴峻,而南電北送是有限度地而且也有能源損失的問題,所以核四可以稍微平衡這樣的局面。

    2. 減碳
    燃煤的碳排係數是975 gCO2/kWh,天然氣的碳排是5-600之間(取決於機組效率),所以會說天然氣是有效減碳,然而核能的碳排係數為28,嗯沒看錯,比太陽能還低。核四重啟不會帶來火力電廠關廠,但是可以減少對火力發電的依賴。

    3.能源安全
    台灣的能源99%都來自進口,所以安全儲量代表進口一次燃料可以撐多久時間,燃煤是30天,天然氣是7-14天,核能是1年半,所以天然氣開發跟核能開發應該雙軌併行,雞蛋不該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當初311之後日本狂搶天然氣,不但短時間天然氣價格飆升,連帶著連船次都受影響。

    4.電價
    以成本而言,在當初三座核電廠都在運轉的時候電價最低的就是核能(約0.8元/度)再來是燃煤(約1.2元/度)天然氣(2.6元/度),如今在核一核二除役後,核能的成本可能會提高,若核四運轉原本的2838億若再追加800億預算,這些費用都要算在成本攤提中,這樣核能發電的成本會再提高,但是短時間未攤提完前提下可能發電成本也是接近天然氣發電。

    5.好處
    敏迪前幾週談論到的氣候高峰會相關的話題,其實核能就是個可以考慮的腳色,若未來要減少碳排甚至碳中和碳稅等,就要考慮到綠能及核能,但第一個議題就是核能是不是綠能,有些國家覺得是,有些國家不覺得。再來就是其他綠能要足夠穩定並高產能有實質上的難度,畢竟天然資源就是那樣,每個國家的地理環境條件就是不一樣,並且還不考慮發展綠能那高昂的造價,德國當初全面廢核,電價漲到1度電10元以上,這就看每個國民的選擇。
    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台電電力調度一定更加有餘裕,像今年513、517的停電事情一定更不容易發生,今年513、517的狀況基本上台電就是個走鋼索的人,能夠作為基載電力的選項太少了(天然氣無法算做基載),所以容錯空間小,就一旦失誤就跳電限電。

    6.國際情形
    目前全世界有42個國家共441個核能機組運轉中,56個機組建造中(如果我沒眼花算錯的話),以上資料取自WNA網站,有興趣的人自己google。

    7.核廢料
    就我個人立場而言就是個假議題,核廢料以我們現今政治局勢還是技術有沒有辦法處理,就留待大家討論,但是問題是核一二三廠已經運轉都快40年了,已經有一批高階核廢料要處理,然後假設核四運轉40年也產生的核廢料要處理,然而核四的高階核廢料所要處理的方式相同,所以目前台灣就已經要面對高階核廢料這個議題,並不是核四不運轉就沒有這議題,但若是這樣,那何不在面對同樣問題下發揮核能最大效益呢。

    不過還是完全同意,沒有核安就沒有核能這句話,不管怎麼樣還是希望政府做任何決定前確保所有測試達到安全合格再做下一步,或者是直接廢除這製造輿論的地方。

  12. hbzgwhzcvmqp

    我都覺得反核的很奇怪
    怕核廢料10萬年
    CO2這溫室氣體 明明宇宙毀滅都不會消失的東西
    就這樣往大氣一排 搞到現在極端氣候
    2030台灣就要準備要變諾魯了 你們非但不怕
    還覺得核廢料更可怕??
    核廢料問題擱置? 就是一群神經病整天在那廢核 跟反基地台的一樣啦
    帶頭的故意煽動後 一群白癡就跟著 基地台拆了 又要基地台蓋回來
    結果蓋在帶頭人的地 他領補助
    反正規劃好要埋哪就當地投票 省的一堆無腦的在亂

  13. Hank

    核四的高階核廢料絕對比之前的核電廠還要少,因為它還可放在一個水池持續發熱發電,不是說就直接把掩埋。低階廠內可儲存40年的量。
    相信之持續有更好的技術來處理。反核搞的核工人材越來越少。
    幾萬年活動的斷層被誇張到好像核電隨時會爆。台灣四處都有斷層,但核一二三撐多久。101大樓附近也有斷層,未何不封存?

  14. Chia-Wei Wang

    我覺得敏迪分析在核電部分已經足夠完善了,
    但我覺得少了一個觀點,應該是要拿各種發電模式來比較其優缺點,以及風險評估,
    而不是針對某一發電方式來決定是否使用,
    畢竟很直接面對的問題是對於電力的需求上升,與減少CO2排放的壓力。
    沒有最完美最沒風險的方式,只有我們願意承擔多少風險及代價。

  15. V

    感謝敏迪的整理,第一段關於安全性的部分對於對核電知識不熟悉的小白來說真的很清楚> <
    但關於核廢料,據我所知,目前全球確立廢核的國家應該僅有德國,其他國家也都會有核廢料儲存的問題。文中僅提到芬蘭已經找好儲存地,那其餘國家,例如美、法、中甚至印度等國,他們的核廢料又是如何儲存及處置的呢?
    另外我覺得僅把核能問題拆成三個面向不是最全面的,文中沒有談論核四重啟或不重啟的經濟效益,在全球高喊不要煤炭發電,擁護減碳力求環境保護的趨勢下,許多台廠在疫情期間遷回台灣,這幾年也陸續有許多科技大廠來台設立公司或資料中心,台灣的發電設施在缺乏核電與減少煤炭的情況下有沒有辦法支應大量的供電需求,我覺得也是必須要思考的面向之一!

  16. Lawrence

  17. Neo Chuang

    敏迪在核廢料的部分,投下了紅燈,這點我不是很能理解
    核廢料目前核四就有儲存規劃至少40年不需要移出廠外,即便有10萬年的儲存疑慮,以現在的科技難道未來不能送往太空無人區域(例如:月球)存放?

    這題的本質其實並不是核四是否重啟,而是關於政府的能源政策出了問題!

    “清大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葉宗洸說,以臺灣目前的電力配置及發電技術,「零碳排」根本做不到。只要還用煤炭、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發電,就不可能零排放。

    根據蔡政府規劃的新能源政策是,2025總發電量佔比,燃氣50%、燃煤30%、再生能源20%。「八成都是化石燃料,不要說2050,連2030都無法達到減碳目標,」葉宗洸說,「更何況政府目前連減碳路徑圖都沒有,加上一味非核擁火,也不用指望能提出可行的路徑圖了。」”

    原本2025能源轉型的政策提出前也沒有考慮到用電量會增加,我們自己有再追蹤再生能源發電量規劃,就有發現一開始的規劃發電量沒有考量用電增加的情形,後來有學者提出質疑,台電就直接改掉了再生能源規劃發電量,但總裝置量卻沒有調整。

    再者,政府原規劃2021 年綠能佔比目標 12%,然而現僅達成 5.5%,政府從2016年上臺至2020年,這四年來,再生能源佔比從4.6%變成5.4%,蓋了一堆太陽能板、風電廠,雖然發電量有增加,但佔比僅成長0.6%,原先政府預估2020年必須達到9%,實際僅有5.4%

    且依目前國內再生能源發電特性,再生能源變動性太高,基載能源需要24小時都能穩定的輸出,再生能源中目前只有水力,生質能和地熱做得到,但國內這些能源的供給量都不夠,根本不足以當做基載電力使用,加上國際上這幾年由低碳轉淨零碳的情勢下,國內原本的能源轉型政策很難接軌,燃煤和天然氣要加裝ccs設備才能達到零排碳,但目前成本很高,而且收集後的二氧化碳也要另外找適合的地下做儲存。其實沒有非核家園的立場存在,大可繼續延役核一到核三廠,核四的部分可以確認地質報告及安全性後再做選擇。

    目前政府的難題在於2025非核政策直接少了一項零碳基載電力,而再生能源要搭配的設施也沒辦法在短期間內銜接上來

    未來沒有核能做基載電力,只能靠發展氫能,這個進度能否跟上政策目標現在很難說。
    而再生能源佔比拉高後對現有電網調度也是一種挑戰,只能說能源的技術還要再突破。

    再談目前僅有離島試施行的智慧電網建置進度緩慢問題。

    智慧電網主要是協調調度站電力調度,並減少電網崩潰。這個在再生能源占比拉高後會很重要,當風停或是大量的太陽能突然下降時,能協助穩壓及調度其他電網的電力供應,不至於形成整個電網的崩潰。電的需求是一種全有或全無的概念,今天不是說我供給量差一點,每個人的電燈就變暗一些,冷氣沒那麼涼但可以繼續用。一旦供應量不夠,電器就會直接停掉,然後反饋到電網上忽然的壓差會造成電網保護裝置啟動跳脫,沒有做好斷點就是一整片區域都停電。

    傳統電力的調度系統很簡單,因為不管燃煤燃氣核能,他的電力供應都是很穩定的輸出,所以只要機組運作正常,就不用特別去調度。但再生能源加進來後就不一樣了,當占比高到一定的比例,忽然減少供應時,電力公司要能夠即時的切換備用電力上場支援,這時候儲能裝置和啟動較迅速的天然氣廠就很重要了,否則立即會造成高科技工業用戶的生產問題(例如:晶圓廠)。

    所以現在缺口才需要由天然氣補足,但這真的是對台灣好的選項嗎?

    敏迪自己也曾在國際新聞告訴我們,天然氣來源被普丁把持,歐洲只能受制於人的情形,那麼當天然氣來源被封鎖時,請問加大仰賴天然氣供應的台灣,要如何因應?

    在無法減低火力燃煤發電量下所造成的空汙,可能引發孩子的肺腺癌,又怎能視而不見?

    2050要減碳的目標,在維持高燃煤跟天然氣的發電選項下,要如何達成?節目不是經常提到這個目標嗎?

    更何況為什麼芬蘭要建最終儲置場,就是因為有核能發電的需求!歐洲、日本等國都在談重啟核電,為何?因為 Z >B

    選擇天然氣、燃煤、與緩慢增長的再生能源除了面臨電價上漲所帶來的物價通膨、民生衝擊、電力供應問題,在某種程度上離實現2050的目標更遠了一大步,更可能有國安疑慮,而未來企業所面臨負擔的碳權、碳稅,可能也會因此衍生許多議題造成衝擊

    這篇公投議題分析,未能加入上述觀點分析,個人覺得遺憾

  18. Neo Chuang

    敏迪在核廢料的部分,投下了紅燈,這點我不是很能理解
    核廢料目前核四就有儲存規劃至少40年不需要移出廠外,即便有10萬年的儲存疑慮,以現在的科技難道未來不能送往太空無人區域(例如:月球)存放?

    這題的本質其實並不是核四是否重啟,而是關於政府的能源政策出了問題!

    “清大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葉宗洸說,以臺灣目前的電力配置及發電技術,「零碳排」根本做不到。只要還用煤炭、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發電,就不可能零排放。

    根據蔡政府規劃的新能源政策是,2025總發電量佔比,燃氣50%、燃煤30%、再生能源20%。「八成都是化石燃料,不要說2050,連2030都無法達到減碳目標,」葉宗洸說,「更何況政府目前連減碳路徑圖都沒有,加上一味非核擁火,也不用指望能提出可行的路徑圖了。」”

    原本2025能源轉型的政策提出前也沒有考慮到用電量會增加,我們自己有再追蹤再生能源發電量規劃,就有發現一開始的規劃發電量沒有考量用電增加的情形,後來有學者提出質疑,台電就直接改掉了再生能源規劃發電量,但總裝置量卻沒有調整。

    再者,政府原規劃2021 年綠能佔比目標 12%,然而現僅達成 5.5%,政府從2016年上臺至2020年,這四年來,再生能源佔比從4.6%變成5.4%,蓋了一堆太陽能板、風電廠,雖然發電量有增加,但佔比僅成長0.6%,原先政府預估2020年必須達到9%,實際僅有5.4%

    且依目前國內再生能源發電特性,再生能源變動性太高,基載能源需要24小時都能穩定的輸出,再生能源中目前只有水力,生質能和地熱做得到,但國內這些能源的供給量都不夠,根本不足以當做基載電力使用,加上國際上這幾年由低碳轉淨零碳的情勢下,國內原本的能源轉型政策很難接軌,燃煤和天然氣要加裝ccs設備才能達到零排碳,但目前成本很高,而且收集後的二氧化碳也要另外找適合的地下做儲存。其實沒有非核家園的立場存在,大可繼續延役核一到核三廠,核四的部分可以確認地質報告及安全性後再做選擇。

    目前政府的難題在於2025非核政策直接少了一項零碳基載電力,而再生能源要搭配的設施也沒辦法在短期間內銜接上來

    未來沒有核能做基載電力,只能靠發展氫能,這個進度能否跟上政策目標現在很難說。
    而再生能源佔比拉高後對現有電網調度也是一種挑戰,只能說能源的技術還要再突破。

    再談目前僅有離島試施行的智慧電網建置進度緩慢問題。

    智慧電網主要是協調調度站電力調度,並減少電網崩潰。這個在再生能源占比拉高後會很重要,當風停或是大量的太陽能突然下降時,能協助穩壓及調度其他電網的電力供應,不至於形成整個電網的崩潰。電的需求是一種全有或全無的概念,今天不是說我供給量差一點,每個人的電燈就變暗一些,冷氣沒那麼涼但可以繼續用。一旦供應量不夠,電器就會直接停掉,然後反饋到電網上忽然的壓差會造成電網保護裝置啟動跳脫,沒有做好斷點就是一整片區域都停電。

    傳統電力的調度系統很簡單,因為不管燃煤燃氣核能,他的電力供應都是很穩定的輸出,所以只要機組運作正常,就不用特別去調度。但再生能源加進來後就不一樣了,當占比高到一定的比例,忽然減少供應時,電力公司要能夠即時的切換備用電力上場支援,這時候儲能裝置和啟動較迅速的天然氣廠就很重要了,否則立即會造成高科技工業用戶的生產問題(例如:晶圓廠)。

    所以現在缺口才需要由天然氣補足,但這真的是對台灣好的選項嗎?

    敏迪自己也曾在國際新聞告訴我們,天然氣來源被普丁把持,歐洲只能受制於人的情形,那麼當天然氣來源被封鎖時,請問加大仰賴天然氣供應的台灣,要如何因應?

    在無法減低火力燃煤發電量下所造成的空汙,可能引發孩子的肺腺癌,又怎能視而不見?

    2050要減碳的目標,在維持高燃煤跟天然氣的發電選項下,要如何達成?節目不是經常提到這個目標嗎?

    更何況為什麼芬蘭要建最終儲置場,就是因為有核能發電的需求!歐洲、日本等國都在談重啟核電,為何?因為 Z >B

    選擇天然氣、燃煤、與緩慢增長的再生能源除了面臨電價上漲所帶來的物價通膨、民生衝擊、電力供應問題,在某種程度上離實現2050的目標更遠了一大步,更可能有國安疑慮,而未來企業所面臨負擔的碳權、碳稅,可能也會因此衍生許多議題造成衝擊

    這篇公投議題分析,未能加入上述觀點分析,個人覺得遺憾

  19. Albert

    正反雙方都沒去找最有力的人來背書…….台G電創辦人 張忠謀 先生,為什麼??

    台灣有一堆高耗能產業,其中代表龍頭就是台G電,他不表態(他們都不表態)是甚麼意思??

    土條找不到人就算了,政府應該可以吧。。。

  20. 小賴

    黃士修提的高階核廢料的解法是經過特殊處理密封,外面是測出是和自然輻射背景值相同的,也就是測不出,對環境無害,而且聽到的是體積很小,所以中儲後也就直接放廠內。甚至歐洲有考慮把核能歸到綠能(因為經過處理密封對環境無害),這個部分文章中沒有說明。若是屬實,我覺得核廢料這題可以是綠燈。

  21. Arvin

    我覺得我就問幾件事:為什麼正方只有一個人在單打獨鬥?如果核四Z>B,台電為什麼不主張重啟?公投過了誰來主持復工?民進黨跟國民黨你可以信任不再發生弊案?支持者就真的只聽一個人的片面之言就可以科學?公投題目是「核四」不是「核電」。

  22. silvergsz

    高階核廢料可以參考俄國的中子反應爐 已經花錢與德國購買核廢拿來處理發電 美國也重啟研發 商機太大了
    高階核廢其實還有龐大能量未使用 當時已有技術只是鈾礦很便宜且技術需求高上許多 現在減碳 零碳排勢在必行 該技術又重新被重視 在此技術下 鈾礦資源預計可以使用2500年左右

發佈回覆給「LIN」的留言 取消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