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

8/2 什麼是體育的本質?寫在戴資穎奪得銀牌後

8/2 什麼是體育的本質?寫在戴資穎奪得銀牌後

昨天晚上,全台灣大概有一半的人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比賽。(我猜的辣)

雖然最後結果不如意,我還哭了,

但這就是體育啊!

昨晚在看完李智凱的完美落地,

以及戴資穎努力奮戰到最後一球的樣子,

我想起去年八月聽到的一段話。

今天請讓我耍一次任性,

今天我不講新聞,

我想跟大家分享一段很棒的訪談。

「從沒人搞懂,

體育教育真正在教會我們的是模擬人生。」

去年八月我受馬力歐之邀,

到他的Podcast節目《馬力歐陪你喝一杯》當代班主持人,

和他一起訪問台灣知名肌力及體能訓練老師,何立安博士。

超級壯的何立安老師
圖/范瀞文攝
我(左)和馬力歐(右)
圖/范瀞文攝

我們在前段訪問認識了何立安老師的赴美攻讀運動心理學博士之路,

以及回台後創立「怪獸訓練」,推廣科學化運動訓練的心路歷程。

在經過一個半小時的訪談後,我問了何立安老師最後一個問題:

「如果可以進到體制內改變台灣體育,你第一件想做的事是什麼?」




「我想讓體育回歸教育的本質。」老師說。



當下我想說,果然是博士啊,講話94哲學。

老師應該是有看出我臉上的問號,開始解釋他的哲學:




「體育,其實是個很特別的科目。它之所以會存在在我們教育系統裡,不是因為人應該要學會三步上籃、發球、傳球。不是的。體育它在教育系統裡真正發威的地方,是因為它是『模擬人生』的一種教育。」



「我們知道人生中有一個難題,是人人都要面對,但是你通常會不知所措的東西,就是『人生本身』。我們常常在人生經過了幾年之後,才會想起某一刻,然後驚嘆啊我好後悔、我如果當初怎樣就好了,這種東西常都在事過境遷很多年後發出一種喟嘆。那有沒有什麼方式可以讓人及早學會面對人生的無常呢?有,就是體育。」




「體育一開始不是拿來較量的,而是一種競技運動(Sport)。而競技運動的價值在於,第一,我們大家公平競爭;第二,所有人在一定的規則下競賽。第三,也是最大價值所在,就是我們必須面對裡頭任何隨機發生的大小事情。只要比賽開始,我們都無法預測結果。」




「這就像人生啊。我們在過程中種了一些因,得了一些果;我們犯了一些錯,但也做對了一些事。最後得到一個不全然是我的努力或失敗造成的結果,而這就是人生。人生就是有一些你可以努力的東西,但也有一些是你不可控的。所以你要早一點學會一件事,就是人生就像比賽,結果不可預測。而你經過多次嘗試之後終會發現,你唯一的最佳選擇,就是奮戰到底。」




「但這件事情是非常難教的,不是各種學科教得會的。你唯有讓自己的身體去奮戰,去體會切身的壓力,才有辦法學到。讓每一個人學會面對成敗,這就是體育的教育意義。」




這幾晚的比賽結果,彷彿是一張張快照,照下台灣運動員與人生奮戰的瞬間。

我們看到小林同學面對世界第一的樊振東,

就算對手連得分數,林昀儒總能穩定情緒,

忘卻上一球的失分,專注面對下一球。

我們看到李智凱拿出自己最高難度的組合,百分之百的執行,

卻遇上實力堅強的對手,與金牌只差一步之遙。

我們看到世界排名第一的小戴,在對上奧運第一種子陳雨菲時奮戰不懈,

就算比數落後,每一分開始前總是大喊「來!」,彷彿不怕人生給她的任何挑戰。




這就是人生啊,有時候你已經拿出自己的最佳表現了,但結果不如你意;

有時候透過一場失敗,才會知道下次要怎麼贏。

奧運會場上,所有運動員都在向我們展現這樣的精神。

我們也從勝敗之外,學會了更重要的東西。

再次謝謝台灣運動員們,以及推廣體育的每個人。

體育這個科目,比我們想像來的重要。




這集Podcast連結放在下方,

我平常連自己的Podcast都沒有宣傳,

還要來宣傳別人的,你就知道我有多喜歡何立安老師這段話。

整集節目很長,是很推薦你從頭聽到尾啦

但如果你沒空,何立安老師的上述那段話是在最後到數6分鐘左右(01:44:25)

https://drinkwithmario.thenewslens.com/article/5f437bdd011fb00011d9d071?fbclid=IwAR3FURBF_MrnBxjfWOgbHmQPvqtVKtppLZoMjE-SHpTeYOj2vXGQp0zT9v0

好啦,謝謝大家讓我耍任性。

大家開工加油!



首頁圖:戴資穎臉書




奧運開幕時很多國家都不認識?

那你可能需要國際觀察曆

敏迪第一個週邊商品即將推出

開賣日期和方案還沒正式公佈

填寫前測問卷,第一時間收到開賣通知,還可以享優惠價喔!

https://bit.ly/3lKEz7L

Comments

  1. AlexWu

    這集真的很棒,也備受啟發,我們什麼教育都有就是沒有學習挫折教育,這個才是面對未來和創新最重要的一課👆

  2. SC

    個人也許因為年紀問題,不再覺得是與”他人”的競技,而是與自己身體。
    台灣有多少人”從小”認清自己的身體? 有多少父母、長輩、老師教你要認識自己的身體?
    而身體當然也是不可分的心理之一。
    多半等到年長些、年老些、或者有個””比賽””才在某個運動上,稍稍認識自己的”身體”。
    這應該才是””精神””所在。

  3. Mario

    有2萬人分享這篇文章,但好像沒有2K人點進去聽,大家要更支持敏迪一些啊(誤

  4. chance_陳明

    請問~
    可以分享您這篇嗎?

發佈留言